為打通黨群服務的“最后一米”,落實市委“1+8”文件關于黨群服務陣地建設的要求,提供更精準、更精細的服務,切實把群眾的事辦好,濱湖世紀社區利用轄區公共空間、小區樓棟架空側和樓棟大廳積極打造“黨群微家”,將黨群服務陣地向樓棟延伸,構建社區有黨群服務中心、小區有黨群服務站、樓棟有“黨員微家”三級服務陣地,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員在身邊、服務在跟前。
整合多方資源,“黨群微家”建設有力度。社區成立由轄區駐地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社會組織等組成的黨建共同體、共治理事會,將轄區多元主體組織起來,暢通溝通渠道,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實現共治單位場地、服務等資源共享。通過線上宣傳+線下觀摩體驗讓共治單位感受樓棟微家建設的實際效果,積極對接網格黨支部,主動參與到“黨群微家”建設中來,為“黨群微家”建設提供物資、設計等多方面支持。社區實施“紅色家訪黨群串門”,動員在地、在冊黨員亮身份、走出來、做表率,不斷完善樓棟黨小組建設,發揮樓棟黨小組引領樓棟居民骨干、公益達人為樓棟、小區的服務、治理上積極發揮作用。目前已有208個樓棟成立了樓棟黨小組,覆蓋率達到75%。社區設立社區治理學院,開設黨建、志愿服務、居民自治、社區文化等六大系列課程,采取集中授課、成長小組、個案輔導等多種形式,不斷提升黨員、居民骨干公益服務能力,激發樓棟建設力量理論聯系實際,在樓棟建設中提升治理服務能力,在治理服務中提升理論水平。在網格支部的領導下,共治單位的資源有效地嫁接到樓棟黨小組長帶領居民骨干、社會組織打造“黨群微家”的建設上來,激發了轄區多種力量參與“黨群微家”建設的熱情,多方合力共同把“黨群微家”打造成溫馨之家、和諧之家。
突出“四美一好”,“黨群微家”評選有準度。社區結合居民需求調研、居民安全感、滿意度等多個維度,有效地將“四美一好”即環境美、行為美、文化美、鄰里美、黨小組建設引領作用發揮好納入到評選指標,綜合制定“黨群微家”評選標準,不斷推進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網格黨支部根據“黨群微家”建設成熟情況自行申報,社區組織由各網格支部、居委會、社區城管部、文明辦、社會事務部、群眾工作部和黨建工作部組成的評選人員進行實地查看,從人員參與度、環境美化度、樓棟特色度、志愿服務度四個方面考核打分,重點查看黨小組的在樓棟建設中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作用發揮情況。同時查看樓棟QQ群、樓棟微信群暢通民情民意情況,樓棟黨小組是否為有困難的黨員和群眾出力解決問題,是否落實打造樓棟“110”和營造“有事就找黨組織”的氛圍,是否常態化開展黨的聲音傳播到家、新婚喜事慶賀到家等“八個到家”活動。社區通過制定合理、可操作的評選指標,引導樓棟黨小組組織居民制定樓棟公約、培育樓棟文化、打造特色樓棟,利用世紀早茶微信公眾號進行網上評選,將符合“黨群微家”建設標準的樓棟評選出來激發轄區黨員和居民用心用情參與樓棟“黨群微家”的建設熱情。
實施紅色創投,“黨群微家”服務有溫度。根據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要求,在打造“黨群微家”中,樓棟黨員、居民骨干以服務項目為抓手,通過到項目上報到履職,發揮積極作用,為群眾、為困難人員等提供專業化的服務。社區社會組織通過需求調研、項目策劃、立項答辯等環節,實施社區營造類、協商議事類、樓組自治類、志愿服務類、親子教育類、為老服務類等八大類項目服務,實行項目化形式運作。社區每年開展紅色創投,將黨建共同體和共治理事會于公益項目牽線搭橋,將黨心和民心、駐地單位和居民區連接起來,各共治單位對公益項目進行認領,為公益項目實施提供資金、場地、物資、技術等支持。社區公益坊引入專業機構督導,對公益項目的實施進展及服務質量進行督導,不斷提高項目專業服務水平,滿足居民的需求。黨員、居民骨干、志愿者通過到項目上報到履職,樓棟的老人有人走訪守望,增加樓棟鄰里互動的活動有人牽頭舉辦、樓棟的安全有人巡查、鄰里的矛盾糾紛有人調解等,居民和親、樓棟和諧、小區和美正邁出堅實的步伐。
“黨群微家”建設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的旗幟,以群眾滿意為服務的最終目標,通過項目化運作的方式,激發黨員、居民骨干、志愿者的到項目上履職報到,持續推動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為居民提供多樣化、專業性的服務,為居民解難題,得到群眾的支持、群眾的喜愛、群眾的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