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湖世紀社區和園網格黨支部大力推進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積極整合資源,以居民需求為導向,逐步探索“組織引領,黨員帶頭、居民響應”的社區聯動服務模式。即在黨建引領下,把黨組織延伸進小區、進樓棟,通過黨員帶群眾,鄰里自助、互助,實現組織進樓、服務進家。
強化黨建引領,把“紅色”帶進樓棟里。和園小區為拆遷安置小區,現有黨員200余人,但大多數在地黨員在安置后并未進行組織隸屬關系的變更,與現居地黨支部的鏈接弱化,不利于紅色力量的發揚和傳承。針對此種情況,和園網格黨支部通過活動組織、上門走訪等挖掘熱心黨員,并召開樓棟見面會以自薦或推薦的方式選出樓棟黨小組長,設立樓棟黨小組。通過黨小組長包聯、黨員結對幫扶等方式盤活小區服務,帶動居民自助、互助。同時結合居委會組織的特殊老人訪視、樓棟活動、樓棟巡查等貼近居民,讓黨建工作走進樓棟,走進居民家中。
激發先鋒力量,讓服務擁有“主心骨”。和園1棟的老黨員徐吉保就是居民推選出來的黨小組長。在其位謀其事。自從當上這個黨小組長他就每天帶個小本本在小區里、樓棟里轉悠,遇到問題就記錄下來并反饋給黨支部。同時他還組織成立了“新鄉賢”議事會并親自擔任會長,將小區各項問題、糾紛擺在臺面上去解決,給小區居民創造了和諧、安寧的生活環境。在為民服務上,他強調要有“針對性”,因此,他主動與所在樓棟信息員進行對接,梳理本樓棟黨員信息、特殊人群信息,動員樓棟熱心居民有針對性的開展服務。高空拋物宣傳、探望高齡獨居老人、便民維修等活動拉近了樓棟鄰里的距離,也將黨員的“紅色細胞”調動了起來,徐吉保也因此被居民熱心的尊稱為“徐老”。通過走訪挖掘和培訓,和園網格黨支部擁有了50多名像徐吉保這樣的黨員骨干、居民骨干,為居民提供安全巡查、社區營造、為老服務、便民維修、文明護學等志愿服務,為居民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也為黨員到黨組織履職報到搭建了服務平臺。
優化服務模式,讓居民樂享自治成果。正所謂心系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居民群眾是基層社區的根基,根基穩則民心齊,民心齊則社區和諧。當然為民服務也不僅僅是一句空話,必須見行動見實效,要不斷構建全方位的資源網,網羅居民大小事。和園網格黨支部充分利用樓棟里建立起來的紅色力量,以樓棟黨小組長為抓手,聯合網格信息員通過上門走訪進行居民需求調查。并對需求進行梳理分類,有針對性的組建社區自治組織,全方面滿足居民需求,把服務做進居民心坎里。服務高齡空巢和獨居老人的金色夕陽為老志愿服務隊、以小區特殊老年人為服務對象的和樂維修志愿服務隊、為小區孩子撐起安全保護傘的“老鄉長”愛心護學隊、為小區居民健康保駕護航的醫療志愿隊……這一支支活躍在和園小區的居民自治組織,把服務的觸角伸進了每一位居民的家中。
項目化運作、組團式服務,讓服務更貼心。在提供服務時,社區社會組織并不是“單打獨斗”,他們互相配合,形成了一條“需求統計-服務轉接-需求落實-成果回訪”的工作機制,“金色夕陽”為老志愿服務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團隊的志愿者主要服務于轄區八十歲以上的空巢、獨居老人,在日常走訪過程中他們會把老人的日常維修需求、健康狀況反饋給小區的志愿維修隊和醫療隊,由他們對其進行上門維修及健康監測,并形成常態,全方位滿足老人需求。
社區治理不能是基層黨組織唱“獨角戲”,要充分動員各方力量,協同共治。而黨員、樓棟黨小組、社區社會組織則是最好的抓手,和園網格黨支部將會充分利用身邊的力量,在激發基層治理的活力的同時不斷探索并完善“組織引領,黨員帶頭、居民響應”社區治理模式,把黨對基層治理的觸角延伸到社會的神經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