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區煙墩街道濱湖明珠社區黨總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學習、研究、貫徹合肥市委“1+8”系列文件精神,堅持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以社區為民服務大廳為陣地,以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奮斗目標,全面推進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不斷深化多元協商的主體運作機制,積極探索出一套“定準主音、找準重音、瞄準強音”的“三音工作法”,譜寫黨建工作“新樂章”。
定準“主音”,補齊“短板”,前奏曲醞釀改變
根據社區轄區面積大、老舊住宅集中、陪讀家庭多、文化需求旺盛、企事業單位多、弱勢群體形式多樣等實際情況,針對以往活動開展方式單一、坐等居民咨詢、缺少中年人參加、工作人員對政策理解不透等“短板”,濱湖明珠社區黨總支主動破題,打破舊理念,轉變工作態度,加強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以構建開放型、共享型、聯動型、專業型工作模式為目標,在完善工作制度設計上下功夫、在優化組織網絡上出真招。
一是提高思想認識,轉變工作理念。黨總支牽頭,組織工作人員學習相關文件,寫心得體會,交流工作想法與經驗,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充分認識到做好社區工作就是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開展“頭腦風暴”活動,讓工作人員深刻認識到社會在發展,社區工作由“管理”轉向“服務”,工作方式由“被動等待”轉向“主動出擊”。
二是建立網格制度,壓實工作責任。社區按照地理位置、人口數劃分網格,由社區工作者、民生宣傳員、樓棟長、黨員代表等擔任網格員,根據實際情況細化工作量,專人包戶,不斷壓實工作責任。同時建立了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三級體系,將黨建工作的觸角從社區延伸到小區,從小區延伸到樓棟、到家庭、到居民,增加了黨的戰斗堡壘。
找準“重音”,有的放矢,進行曲鏗鏘有力
黨建工作順利開展,機制是根本、平臺是基礎、人員是保障,活動開展是關鍵。濱湖明珠社區黨總支依托社區為民服務大廳,以黨員、民生工程宣傳員、志愿者為主體,以社區活動場所、樓棟“議事廳”為陣地,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一是活動常態化。在符合條件的樓棟內設置了黨建服務點,規定每個月至少開展2場便民活動,在居民家門口常態化開展黨課宣講、志愿服務、政策解讀等活動。二是開展專項化。結合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假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華文化傳統教育。結合“七一”、“八一”、 “十一”等節日,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尤其是針對黨員,開展重溫入黨誓詞、重走紅軍路等活動,引導大家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作用。
瞄準“強音”,突出實效,交響曲精彩紛呈
以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濱湖明珠社區黨總支按照黨組織牽頭、監督、協調,社居委作為各項服務工作的實施主體,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高質、高效地提供各項服務。
一是服務標準化,規范程序,簡化流程。根據各項服務工作的具體內容,結合相關文件,按照服務質量目標化、服務方法規范化、服務過程程序化的要求,制定標準將服務流程、服務行為加以固化,并將辦事流程進行公示,做到人人了解標準,人人遵守標準,按照標準提供服務。
二是社區治理信息化,強化科技手段運用,積極打造社區治理“互聯網+”。一是居民辦事“一網清”。建立“一網清”、“一站通”信息化辦事平臺。完善網格信息“數據庫”。強化“一站式”服務模式的社區應用,逐步實現居民辦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解決了之前社區辦事流程繁瑣、效率不高等諸多難題,逐步實現了由“數據跑路”替代“群眾跑腿”,針對高齡、殘疾等特殊人群,開展送證上門服務,大大增強了居民對社區的滿意度。二是群眾參與“微互動”。建立社區微信、QQ群等信息化平臺,做大微友粉絲等“朋友圈”,社區居民積極“轉評贊”,最大限度地提升居民關注社區公共事務的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