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街道雨花橋社區轄區居民60歲以上人口約為685人左右,占轄區人口的14.5%。按照老齡化社區10%的老年人口標準,雨花橋社區是一個典型的人口老齡化社區。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基層黨支部黨員老齡化的情況越來越突出,針對老黨員如何有效地開展黨建工作,成了困擾基層黨建的一個問題。
在包公街道雨花橋社區有一個活躍的“老齡黨支部”,該支部現有黨員87名,其中60歲以上的黨員有85人,占比97%以上,今年以來,支部啟動“銀發黨建”工作,把“老齡黨建短板”變為優勢和特色,讓老齡黨建工作重獲生機,變得有活力、有溫度。
一、著力提升老黨員的幸福指數
在社區黨組織這個大家庭里,怎樣把老黨員的價值真正發揮出來?“銀發黨建”的工作重點,具體來說就是突出歸屬感、參與感、幸福感。在這個思路下,社區黨委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如:邀請老黨員作為社區監督委員會的委員,對社區的各項工作進行監督。經常問候老同志身體和家庭等情況,建立《黨員情況動態跟蹤記錄》,全面細致地及時掌握每位老黨員的情況。邀請老黨員參與社區治理,每月專門召開民意懇談會,聽取老同志的意見建議,對老黨員反映的各種民意情況進行跟蹤處理。
二、建設智慧黨建“銀發版”
“回想我黨早期的艱苦歲月,當時黨建工作的‘硬件’是什么?是對黨的無限忠誠和信仰。如今條件好了,智慧黨建可以讓我們隨時隨地學習到黨的最新精神,我們老黨員們也要積極學習新知識、新技能?!?/span>支部依托黨小組成立學習小組,對學習強國、微信群等常用軟件進行互助培訓。社區年輕黨員在微信群里當管理員,發布國內外新聞速遞,每周還精選出一篇學習資料,大家學習之后,在微信群里發表各自的學習心得。
三、量身打造“銀發黨建”活動
社區黨委利用開展領航和美小區工作這一契機,對銀發黨建活動形式進行拓展創新,以小區協商議事會為依托,利用老同志們退休后時間充裕的優勢,每天安排老黨員在小區協商議事會坐班接受居民投訴,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協商活動,這些切切實實的為民服務舉措,得到了老黨員們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