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提高基層治理水平的目標要求,基層治理關鍵在黨組織,關鍵在黨員,清楓網格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發揮黨員的示范帶動作用,以實際行動落實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提高群眾生活品質。
好家伙,樓棟里“住”進了“110”
“張大姐,您家的紙盒可不能放在樓道,一旦發生火災,整個樓棟都要遭殃!”看到敲開自己家門的清華園5棟黨小組組長周化連,清華園5棟23樓的張阿姨趕緊說:“現在就整改!”如今說起樓棟黨小組,不少人都會一挑大拇指;“這是咱們的樓棟110,有事找他們準沒錯!”
通過“紅色家訪黨群串門”,清楓網格黨支部激活300多位“三在”黨員的紅色細胞,成立26個樓棟黨小組,他們亮出身份和手機號碼,冒著風雨穿梭于各個樓棟之間,收集民情民意,和居民一起討論如何解決問題。通過日常的走家串戶,他們積極發現“居民達人”,鼓勵他們一起走出家門參加小區活動。居民有困難他們幫忙解決;公共設施和環境衛生有問題,他們第一時間聯系物業并督促物業盡快清理……總之,樓棟里的事就是他們的事,他們用一顆無私的心把各類服務送到小區,送進樓棟,讓樓棟居民互動互信互親起來,把“陌鄰”變成“睦鄰”, 營造“遠親不如近鄰”的良好氛圍。
聚焦群眾煩心事,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清華園1棟高空拋物頻發,前幾天又有六把菜刀一塊磨刀石掉下來!”“楓丹園的垃圾集中清理點距離11號樓有點近,氣味難聞,且半夜清理聲音大,居民意見很大!”,由黨員發起成立的清楓睦鄰協商議事會每月對居民反映的訴求進行一事一議,協商解決,現場居委會、樓棟黨小組、派出所、居民代表、物業公司等各方共同參與,各抒己見,針對問題拿出對策,最終達成共識。由黨員帶頭、群眾參與成立的清華園愛之家巡查隊等社會組織也是每天活躍在樓棟和小區,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環境衛生、消防安全、高空拋物、電梯安全等問題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清楓網格黨支部堅持聚焦群眾訴求,集中黨員的力量,帶動群眾一起突破治理“難點”,消除群眾心中的“痛點”,實現居民生活的“幸福點”。
探索長效機制,提升治理水平
“周老,最近樓棟的環境衛生變差了,我們是不是要想辦法改善一下?”清華園小區A網格網格員姚寧正在與清華園5棟黨小組長討論著樓棟事務。清楓網格黨支部依托區大共治智慧平臺,實行“1+2+N”網格化治理新機制,網格員與樓棟黨小組、社區社會組織等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社區治理。
如何做通居民思想工作、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系列、社區志愿服務技巧……,在黨支部嚴抓“三會一課”的基礎上,社區治理學院為廣大黨員群眾提供了專業的學習平臺,提高他們服務群眾的能力。為進一步激發黨員和居民的積極性,網格黨支部在社區治理工作整合、打包成社區公益項目,由黨員和熱心居民認領,有效地促進了社區治理的常態化有效性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