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建示范點總體要求是:1、農村黨建工作有貼近實際的工作方案;2、農村黨建工作有計劃、總結,有思路、目標、措施;3、農村黨建工作有載體;4、農村黨建工作適應濱湖新區建設要求,體現農村社區特色。
一、黨組織功能實行新定位
1、村級黨組織班子配備堅強有力。
2、配備專職組織員。
3、按照分類指導的要求設置黨小組、專業協會黨組織。
4、村級黨建工作實行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5、建立“黨群戶聯網”黨建責任制模式,并有效運作。
6、領導和引導村民自治機制運行規范。
二、黨建活動陣地規范化
1、黨建活動陣地按照社區標準,設施完善、功能齊備。建有規范的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黨員服務站等黨建陣地,做到“六有”:有電腦、有電話、有打印機、有電教設備、有圖書和黨報黨刊、有相對固定的活動經費。
2、黨員活動室利用充分、一室多用。充分利用黨員活動室開展貼近新型農村實際的各種活動,增強黨組織影響力。
3、黨建宣傳陣地建設規范,突出黨務公開,突出農村社區黨建。至少有一塊黨建宣傳欄,形式新穎美觀,內容豐富,實行定期更換。要積極將黨建宣傳欄延伸拓展,將宣傳欄延伸到村民小組。
4、積極推動實現村級活動場所、設施向社區服務中心、設施轉換。
三、黨員教育管理規范化
1、黨員教育、管理、監督形成制度化、規范化和經常化。定期過黨員組織生活每月不少于1次。
2、黨員教育管理實行分類管理。黨組織生活堅持專題、小型、業余、分散,形式多樣。以“黨群戶聯網”工程為核心,扎實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農村黨員干部主題教育”、“雙培雙帶”、“為民服務全程代理”活動。
3、黨員遠程教育平臺管用結合、運行良好。
4、建立健全黨員臺帳或基本信息、關愛機制有效。制作黨員花名冊,了解并掌握困難黨員、流動黨員等基本情況,對黨員實行“四詢問”制度(家庭生活有沒有困難,家里或本人有沒有重大疾病,本人或子女有無就業需求,需要黨組織提供哪些服務),廣泛開展黨員聯系困難戶制度。
四、黨員骨干隊伍建設規范化
1、深入開展村干部“素質提升工程”,打造一支適應農村社區建設和服務要求的村干部隊伍。加強黨員培訓,著力提高社區工作能力。
2、依托多種形式的組織建立多支志愿者隊伍,為黨員發揮作用提供平臺。
3、實現“黨群戶聯網”轉型,按照社區要求,調整戶長職責。
4、分類培訓、教育一批以黨員群眾為代表的骨干隊伍,充分發揮骨干典型在農村建設和管理中的作用。
五、主題活動開展規范化
1、強化宣傳,黨建工作氛圍濃厚。
2、大型主題實踐活動制度化,做到每季度一次,實現品牌化。
3、依據黨員特點、興趣、技能,以黨小組為單位的黨員分散活動靈活多樣,做到每月一次。
4、主題實踐活動要突出社區文化建設,引到農村村民向社區居民轉變。
六、黨建工作機制運行規范化
1、建立黨建工作推進機制,每月召開一次黨建工作會議。
2、建立村級黨組織議事規則和評議聽證制度,建立黨員議事會制度,按照有關議事規則、程序和要求,討論商議需由基層黨組織決策的重大事項。
3、依托“黨群戶聯網”、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黨務公開推動黨內民主進程,制定具體實施運行規定。
4、建立結對共建機制,廣泛開展與區直單位、社區、“兩新”組織“三結對”共建活動。
5、建立黨內關懷走訪慰問機制,形成定期走訪與遇困走訪、生病走訪、返鄉走訪、外出走訪相結合的慰問工作體系,使黨內關懷關愛工作成為常態。
6、建立社區民情日記。
7、建立獎懲機制和黨員培養發展機制嚴格執行發展黨員工作方針,嚴格按照發展黨員工作程序進行。實行發展黨員全程聯名推薦和“三公一票決”制度。執行黨費收繳規定。
8、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支部大會、支委會、小組會、黨課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小組組織生活會每年不少于兩次。黨組織主要負責人親自講黨課,黨員到課率不低于80%。
9、建立黨建經費保障機制,把黨組織活動經費列入街、鎮年度財政預算。
七、軟件資料管理規范化
1、堅持制度上墻,位置醒目,整潔、美觀。
2、學習資料豐富齊全。
3、配備檔案資料專門存放裝備。
4、會議及各類活動專薄記載,完整齊全。
5、各種文件資料收集齊全,裝訂整齊,外形美觀。
6、各類管理臺帳情況清楚完整。
責任編輯: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