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市、區)委組織部:
全省選聘工作開展已經半年多,總的看,絕大多數地方高度重視,選聘生的工作、生活補貼和保險得到了較好落實,大多數選聘生逐漸進入工作狀態,選聘工作運行機制漸趨規范,開局健康良好。但從調研和一些選聘生反映的情況看,一些地方在選聘生的補貼和管理工作步入正軌后,下一步如何推進心中無數;部分鄉鎮負責同志至今不了解選聘生管理的有關要求,隨意抽調他們到機關幫助工作;一些村沒有把選聘生擺上應有的位置,向他們交任務、通報情況,以及與他們共同研究工作不夠;少數選聘生謙虛、勤奮、工作踏實不夠,角色轉變較慢,等等。我們要切實采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一、嚴格執行選聘生管理規定,健全以縣為主的選聘工作運行機制。根據中央組織部等部門關于開展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省委組織部等五部門制定的《安徽省選聘生管理暫行辦法》,選聘生每月在村工作不少于22天,鄉鎮及以上機關均不得借調使用;同時,要建立選聘生考勤、培訓、交流、考核、安全、解聘等制度。選聘生管理工作由縣(市、區)委組織部負責、鄉鎮具體實施。縣(市、區)委組織部長是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鄉鎮黨委書記是直接責任人,組織委員是具體責任人。這些規定和制度是建立選聘工作正常秩序的必要保證,各級要組織選聘工作相關責任人和從事選聘工作的同志,再次學習領會《安徽省選聘生管理暫行辦法》,確保執行到位,防止變通走樣。
二、注重發揮選聘生優勢,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引導選聘生干事創業上來。要更加注重用事業留人,確保選聘生能干事創業,并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明確選聘生的基本職責。細化村黨組織書記助理和村委會主任助理的職責范圍,注重交任務、壓擔子,使他們有事可干。及時向選聘生通報情況,吸收他們參加村“兩委”會議,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使他們有職有位;一方面要為選聘生搭建干事創業的舞臺。一些地方根據省里提出的選聘工作“四句話”目標和選聘生當好“五大員”的要求,為選聘生搭建了10個干事創業的舞臺,產生了積極的效果。這10個舞臺分別是:事務管理型,從事文秘、檔案等工作;創業示范型,個人從事種植和養殖等示范項目;領辦協會型,帶頭或參與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宣傳教育型,負責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組織黨員群眾收看現代遠程教育節目;全程代理型,負責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中心工作型,負責或參與村級中心工作;職務促進型,擔任村團組織書記或副書記,負責抓好團員和青年工作;聯系包片型,負責一個村民組的工作;協調帶動型,發揮個人優勢,積極協調多方資源,為民辦實事做好事;矛盾調解型,負責或參與村民矛盾糾紛的調解工作。各地要認真學習借鑒,引導選聘生認領一個或幾個崗位。要積極推動和幫助選聘生創業,想方設法為他們提供資金、項目和政策扶持。
三、把握選聘生成長的特點,加強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選聘生有理想、有知識、有熱情,但他們畢竟剛剛走出校門,還比較缺乏工作經驗,也未經過多少世事的磨練,對“三農”工作的特點感受還不深,提出的建議難免有些稚嫩。選聘生能否真正在農村基層經受鍛煉、建功立業、健康成長,既取決于個人的主觀努力,更離不開各級黨組織的關心、教育和培養。各級黨組織和廣大農村基層干部要從兩個方面多做工作,一方面要站在從基層一線培養后備干部的高度,切實增強做好選聘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圖一時圖長遠,不圖一事圖大局,做到對選聘生多理解、多包容、多厚愛;一方面要從實際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加強對選聘生的指導、鍛煉和培養,認真落實縣鄉領導干部聯系制度、縣(市、區)選聘生季度例會和年度培訓制度、鄉鎮每月聽取工作匯報制度等,建立縣鄉領導干部與選聘生談心制度,不斷提高他們的素質、拓寬他們的思路、激發他們的活力、歷煉他們的心境,切實使他們做到從簡單的事做起、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在日積月累中鍛煉成長。
各地貫徹此通知精神情況,請于3月底前報省委組織部。并請以縣(市、區)為單位,將此通知印發各鄉鎮。
中共安徽省委組織部
2009年2月18日
抄送:各市、縣(市、區)委,省選聘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大學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