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包河區委組織部2010年工作要點
2010年全區組織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全市組織部長會議和區委二屆九次全會的部署要求,以實施組織工作各項重大規劃為抓手,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優化選人用人機制、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深化干部監督管理、增強基層黨建活力等為重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解放思想、創新突破,進一步提高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和人民群眾對組織工作的滿意度,為推進包河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扎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提升黨員干部領導和服務科學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1、善始善終抓好學習實踐活動。圍繞“推進科學發展,建設濱湖新區”的主題,按照“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要求,堅持“五個貫穿始終”,善始善終做好整個學習實踐活動最后階段的工作,鞏固擴大學習實踐活動成果。認真總結活動成功經驗,探索建立有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向深度和廣度發展。要繼續廣泛開展向沈浩同志學習活動,進一步掀起學習沈浩精神新熱潮,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做人民群眾離不開的好黨員、好干部。
2、狠抓教育培訓實效。按照建設學習型政黨的要求,堅持學為所需、急學急用的原則,推進學習型干部隊伍建設,促進教育培訓與發現、使用干部相結合。通過“選、派、掛、培”等方式,突出圍繞當前建設和發展急需的工業、金融、建筑工程、規劃管理等知識,加大對“一把手”、后備干部、企事業骨干力量、中高級人才等培訓力度,力爭用3年時間,將全區科級干部和其他各類干部普遍輪訓一遍。
3、創新教育培訓模式。堅持和發揮區委黨校在干部培訓中的主力軍作用;立足本區,依托國內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健全干部培訓實踐基地,主動與國內相關高校聯系,進一步加大聯合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力度,力爭在清華、北大、復旦大學以及其他院校舉辦高級研修班、專題學習班,著力構建競爭性開放式干部培訓新格局。利用“濱湖先鋒”、“南下北上”、“駐點招商”、外地掛職等鍛煉平臺,形成來自基層一線的黨政干部培養鏈。
4、健全教育培訓制度。建立《包河區干部教育培訓辦班申報審批制度》,加強干部教育培訓的組織管理。按照組織要求、崗位需要、干部需求“三統一”原則,堅持點名調訓和自主選學相結合,對重要崗位的領導干部和黨政正職干部,預先編制好培訓計劃,實行點名調訓。認真落實科級干部學習檔案制度和領導干部學分制管理,將干部的教育培訓情況作為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和任職、晉升的重要依據。
二、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練就推動包河跨越發展的骨干力量
5、不斷優化領導班子結構和功能。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結合機構改革,切實做好領導班子的調整補充工作,選優配強班子隊伍,重視使用好各年齡段的干部。優化干部資源配置,增強班子整體合力。同時,注重做好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黨外干部的培養選拔,做到系統培養、擇優使用。
6、加強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拓展延伸“濱湖先鋒”工程,著重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特別是經歷單一的年輕干部到街鎮村居、工業園區、重點工程、信訪部門、招商前沿等接受鍛煉和考驗,并研究制定相關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完善來自基層一線的黨政領導干部培養選拔鏈。建立后備干部實績和成長檔案信息庫,實行動態管理。
7、扎實做好老干部工作。加強離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設和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建設,加強老干部學習、活動陣地建設,推動離休干部醫藥費保障機制和財政支持機制的健全完善和有效運轉,扎實做好離休干部“四就近”服務試點和慰問工作。
8、健全重點管理和從嚴管理干部機制。加強領導干部黨性鍛煉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從履行崗位職責、完成急難險重任務、關鍵時刻表現、對待個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嚴格干部日常管理監督。定期開展民意調查、實績分析、談心談話,加強對干部的日常了解。突出抓好關鍵崗位和重要部門干部的重點管理。堅持從嚴管理和關心愛護相結合,完善干部管理監督和激勵保障機制,探索建立由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參與,“兩代表一委員”監督,干部本人認同,結果向社會公示的干部政績考核新機制,提高考評工作的質量。加強經常性教育和日常管理。加大治懶治庸力度。
三、全面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和群眾滿意度
9、推進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干部選拔任用提名推薦環節的改革,建立健全主體清晰、程序科學、責任明確的干部選拔任用提名制度。繼續完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競爭性干部選拔方式,突出崗位特點,注重實際能力,堅持干什么考什么,讓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強的選得上,作風實的出得來。適時拿出部分領導崗位,面向社會進行公開選拔或面向全區范圍內進行公推公選。推行和完善區委全委會和常委會干部任用票決制。樹立崇尚實干、重視基層的用人導向,以有沒有爭先進位的意識、攻堅克難的辦法、務實為民的作風為標準,優先選拔具有基層工作經驗、實績突出的干部,注重選拔具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優秀年輕干部充實到街鎮班子隊伍。
10、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大力推進關鍵崗位和重要部門干部的輪崗交流,加大街鎮之間、街鎮與區直部門之間、區直部門之間的干部交流力度,對在同一職位工作時間較長的干部,積極推行任期制交流、培養性交流和崗位輪崗、科室輪崗,推進干部交流輪崗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11、堅決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風,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堅持完善“一報告兩評議”制度,加強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集中檢查和重點抽查。嚴肅查處違規違紀用人問題,堅決整治拉票賄選、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等問題,完善嚴重違規用人問題立項督查制度。
12、健全干部選拔任用監督機制。建立健全領導干部重大事項報告、組織部長約談等制度,積極推行和完善區委全委會和常委會干部任用票決制。完善并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問責制。進一步拓寬監督渠道,建立完善信訪、電話、網絡“三位一體”群眾監督網絡體系。全面落實干部工作監督員制度、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制度和干部監督聯席會議制度。
四、創新人才工作機制,高效整合開發區域人才資源
13、做實人才基礎工作。加強和完善第一批人才工作服務站建設,適時建立第二批人才工作服務站,進一步擴大人才工作覆蓋面。更新完善各類人才信息庫建設。著重開展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專題培訓及第二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推薦評比工作,著力在激發人才能量上下功夫。
14、做優人才資源配置工作。加大干部人才輪崗交流力度,優化干部人才資源配置,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暢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積極引進高端緊缺人才,不斷擴充人才增量。聘請轄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知名專家、教授為我區經濟發展、建設顧問,進一步激發人才資源活力,盤活人才存量,為全區發展提供智力服務。
五、創新黨的基層組織工作,提升區域化黨建水平
15、著力構建區域化黨建新格局。突破黨建工作“單兵推進”的傳統思想,統籌城鄉黨建,深入開展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活動。繼續深化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創新開展省直單位和區直單位與街、村居、企業結對共建聯動,與駐地單位黨建工作聯席、選派黨建指導員聯系,黨組織書記聯誼等“四聯”活動,通過上下聯動、城鄉互動、結對共建、對口幫扶等多種形式,實現城鄉之間黨的基層組織“組織共建、活動共創、黨員共管、資源共享”,著力構建城鄉統籌、優勢互補基層黨建新格局,探索大黨建工作模式。
16、提升黨員隊伍建設和管理水平。著力健全黨員教育長效機制,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黨員服務中心、“陽光驛站”,提高基層黨組織黨員服務管理水平。以“兩庫一平臺”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黨員信息化管理,完善區、街鎮、村居三級流動黨員動態管理和駐地服務機制。堅持黨員發展“十六字”方針,注重在“兩新”組織、專業市場等非公企業中發展黨員,擴大黨員發展的覆蓋率。建立黨內關愛幫扶機制。通過建立“慈善超市”、困難黨員幫扶資金、黨員服務中心,開展為困難黨員送精神、送政策、送技能、送項目、送關愛等“五送”活動以及建立完善退職村(含村改居)黨組織書記專項激勵制度,完善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
17、以“帶頭人”隊伍建設為重點,抓好村居干部隊伍建設。以配強班子、提高能力、改進作風為重點,加強街鎮領導班子和基層干部隊伍建設。以“五好”為目標,選好配強村黨組織書記,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完善發展黨領導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全面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按照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要求,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加強以黨組織書記為中心的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通過以考促學、以會代訓、外出考察等形式對村居正職進行輪訓;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網絡的獨特作用,提升農村黨員科技文化素質和發展致富能力。按照“一定三有”政策要求,健全完善村居干部激勵保障機制,制定村居干部績效考核辦法,進一步調動村居干部積極性。
18、創新管理模式和活動方式,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以“五好”為目標,以社區黨建“星級化”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三有一化”,突出加強非公企業、流動人口聚居地、城鄉結合部、濱湖新區及其他新建小區的黨組織建設。通過創新開展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等活動,實施“溫馨家園”、“同心家園”等特色工程,進一步增強服務功能、凝聚功能、管理功能、維穩功能,使社區黨組織成為建設文明和諧社區的領導核心。繼續深化“黨群戶聯網”工程、“小三級聯創”、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鞏固擴大選派工作成果,推進農村黨建工作。充分利用“兩會一壇”(黨建研究會、黨組織書記聯誼會、黨組織書記論壇),加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繼續推進機關、學校等領域的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19、加強黨內民主和基層民主建設。以議事會、聽證會、評議會推進“四議兩公開”,積極開展鄉鎮黨代表大會常任制試點工作,加大基層黨組織直選力度。廣泛開展黨內民主評議。以黨務公開為抓手,探索推行開放式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和基層民主議事會,探索實行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列席上級黨(工)委會議,進一步推進黨內民主和基層民主建設。
六、以“模范部門”、“過硬隊伍”為標尺,加強自身建設
20、深入推進“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動。建立組工干部跟班學習制度,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以考促學等方式,加強組工干部教育培訓,促進組工干部開闊眼界,開闊思路,開闊胸襟。深入推進“雙崗雙責”活動,探索建立組工干部素質提升的長效機制。堅持“一線工作法”,深入開展“萬名組織部長下基層”活動,激勵組工干部深入基層,切實為黨員、干部、人才解決實際困難。科學選定重點組織工作,實行項目化運作模式,帶頭創先爭優,提高組織工作效率和水平。嚴格執行“十嚴禁”紀律要求,堅持從嚴治部、從嚴律己、從嚴帶隊伍,樹立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親”的良好形象。開展向沈浩、王彥生學習活動,“對照先進找差距”,引導組工干部堅守黨的原則,知人善任、公道正派,淡泊名利、甘為人梯,自覺抵制不正之風。堅持嚴格要求和關心愛護相結合,落實“三個留人”要求,推進和諧機關建設。
21、統籌做好其他各項工作。繼續編發《包河組工》,辦好“包河先鋒網”,加大基層組工信息的宣傳力度,全面加強組織工作對內對外宣傳,擴大包河知名度。創新信息調研工作考核方式,推動研究成果轉化,不斷提高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認真做好信訪、專網、檔案、保密、督查和后勤保障等工作。
中共合肥市包河區委組織部
2010年3月23日
主題詞:黨的建設 組織工作 要點
報:市委、市委組織部
送:區人大、政府、政協、紀委、人武部辦公室
中共合肥市包河區委辦公室 2010年3月23日
(共印1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