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推進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望湖社區自3月份開始啟動“黨群家訪”活動,各網格黨支部深入小區、進樓入戶,通過全面分析小區黨員結構,分類走訪在冊、在地、在職黨員,分步選聘黨小組長(單元長),通過面對面的溝通,心貼心的交流,發掘了一批熱心黨員,動員了一批專長黨員,關懷了一些困難黨員,走訪記錄一人一檔,詳細記錄家庭、工作、生活、需求、愛好等情況,為后續工作奠定基礎。
梳理對象,確保家訪實效。明確“黨群家訪”訪問誰、誰來訪是推動“黨群家訪”開展的前提。各網格黨支部通過錯時走訪,利用晚上、周末等非工作時間,以樓棟單元為單位分成若干訪問小組,以“四個一”為指導:發放一份《紅色家書》、遞送一份便民服務清單、拉一次鄰里“家常”、掃一次鄰里二維碼,對小區黨群戶進行上門逐個走訪,真正進小區、入樓棟、訪家門,與居民見上面、說上話、牽上手;通過深入基層“把脈”、上下聯動“問診”、黨群聯席“共治”等形式,摸清黨群的思想現狀,分析黨群的認識情況,形成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因時而宜的思想共識。
明確重點,提升服務水平。明確“黨群家訪”訪談什么、傾聽什么、解決什么是發揮“黨群家訪”作用的基礎。在“家訪”中,走訪小組與小區黨群面對面、心貼心嘮家常,認真傾聽黨群心聲,詳細了解黨群身體狀況、生活情況和實際困難。廣泛聽取小區黨群對社區服務和小區建設的意見建議,鼓勵黨員為和美小區建設獻計獻策,在日常生活中發揮政策法規“宣傳員”、小區治理“組織員”、民情民意“信息員”、鄰里感情“聯絡員”、和美樓棟“監督員”作用。
建立機制,強化制度保障。明確“家訪”如何訪、怎么訪是確保“家訪”有序推進的關鍵。在家訪頻次上,與工作訪、業務訪、民情訪相結合,堅持常態化開展;在家訪形式上,各網格黨支部堅持一戶一戶上門走訪、面對面式訪問,確保家訪全覆蓋;在家訪實施上,堅持主動約訪與即時隨訪相結合,建立走訪臺賬,詳細記載黨群戶健康狀況、家庭境況、技能特長、興趣愛好、需求情況,做到黨群大病或去世必訪、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必訪、家庭重大糾紛必訪、有較大思想情緒或意見時必訪、黨員無故不參加組織生活必訪、黨員行為失范時必訪“六必訪”, 讓黨群“平時有人訪、惑時有人解、難時有人幫、病時有人管”,切實感受到黨組織溫暖。
自“黨群家訪”活動開展以來,社區各網格共計走訪聯系居住地黨群1123戶,推選樓棟單元黨小組長(單元長)171名,招募黨員志愿者379名、居民骨干591名;收集了意見建議73條,解決了電梯困人、小區停電、廣場舞擾民、毀綠種花、小區非機動車停車棚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二十余件,整合形成了“六項清單”,包括居民需求清單、居民問題清單、社區資源清單、社區項目清單、社區服務清單、社區制度清單,通過“六項清單”更加精準地服務黨群;策劃了“樂夕陽”敬老、“紅日”便民、“四月哺育”嬰幼兒關懷等一批樓棟黨建服務項目,培育孵化小區功能性黨小組、社會組織、志愿組織承接項目,引導黨群參與到助老護幼、樓棟關懷、鄰里互助等入戶服務中來。
“黨群家訪”并不只是簡單的敲敲門、嘮嘮嗑,通過“黨群家訪”,組織和黨員離得更近了,黨群關系更密切了,黨組織發現和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和矛盾也更及時了,真正讓“紅色領航 和美小區”建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