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黨員楊春華家屬將一面寫有“黨的關懷細致入微,社區工作服務到家”的錦旗送到社區,感謝社區黨組織、樓棟黨小組長平時對楊春華的關心與照顧。
1948年,18歲的楊春華參軍。作為醫務人員,他參與了渡江戰役,連續35天堅守戰地提供醫療服務。得知渡江戰役紀念館面向全社會征集關于渡江戰役的文物音像資料,楊春華第一個響應號召捐出了珍貴的照片、醫藥箱以及立功獎狀。所捐贈的一張四等功獎狀原件,一個醫藥箱和一張老照片,不僅是珍貴的歷史文物,更是渡江戰役紀念館建立以來所收到的第一筆捐贈。離休后,楊春華老人一直不忘發揮余熱,為社區建設、居民群眾發揮自己的貢獻。他積極擔當黨的政策宣傳員,積極參加宣講政策進小區、進校園活動。他熱心社區的公益活動,號召子女與周圍的居民,將家中閑置的書籍、衣物捐贈給社區,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今年年初,楊老突發意外,導致下肢癱瘓,臥病在床。社區黨組織前后多次組織人員前去探望,給老人提供生活幫助,帶去精神慰藉。每次看望,老人總會流下感激的淚水,他常說:“是共產黨給了我下半生的生命,我一定要堅持鍛煉,爭取早日走下床,回到社區,繼續做貢獻”。現在,在家人的悉心照料與社區黨組織的關心關懷下,楊老身體在慢慢康復。
現在,在社區的黨建宣傳陣地里,掛滿了24面錦旗,每一面錦旗的背后,都有一個暖心的故事,每一面錦旗的背后,都飽含著居民對社區的真誠感謝。
社區黨委一直秉承“貼心、暖心、愛心”理念,將服務做到黨員群眾的心坎上、心窩里。
貼心服務,潤物細無聲。為了給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社區建立了黨建宣傳、文體活動、便民服務、議事協商、市民教育等5個服務為主陣地的黨群服務中心。特別是在服務大廳,開辟便民自助服務區、休閑區,為居民提供復印、飲水、計生用品領取、自助測量血壓等免費服務。把工作做在平時,將服務融入到日常,在過年前夕給居民家門上掛門把手套,每天樓棟黨小組長在單元微信群里向居民噓寒問暖、及時發布各項便民服務等等,做居民貼心的“小棉襖”。
暖心為民,永葆赤誠心。關注高齡獨居老人、殘疾人等群體,以“黨群走訪”為切入點,了解他們在生活上的困難,樓棟黨小組長隨時關心關注,網格黨支部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讓服務進家在各個網格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給獨居老人家里清洗空調、給90歲以上老人過生日等活動開展,切切實實讓居民感受到了來自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愛心匯聚,溫暖鄰家人。發動共建單位黨組織、學校、家庭開展“愛心義賣”活動6次,獲得愛心款項5萬余元,為93名貧困兒童實現了微心愿。連續7年開展“愛在古鎮·暖溢湯池”、“愛隨沁心·情暖萬山”等系列活動,將轄區居民捐贈的過冬衣服、文具等物資捐贈給敬老院和幼兒園的孩子們,讓他們在冬天感受濃濃暖意。
下一步,社區黨委將繼續夯實“紅色領航 和美小區”建設基礎,聚焦“組織進樓,服務進家”,煥發社區“心”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