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當前,大圩鎮退役士兵以身作則,沖鋒在前,主動擔當作為,發揚“螺絲釘”精神,堅定地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楊武俊:若有“戰”,召必回
圖為楊武俊、蔡超在高鐵南站入口進行身份信息核查
“不忘當初的誓言,若有戰,召必回!”這是楊武俊的微信說說。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楊武俊、蔡超是大圩鎮基干民兵應急分隊人員,當得知包河區招募民兵應急分隊的消息,他們第一時間報了名。2月17日,楊武俊、蔡超被分配到高鐵南站,在乘客進出口執行對乘客體溫測量、身份信息核查、協助派出所關注重點人員軌跡和處置突出事件。
“2月18日,一名40來歲男子精神疑似不正常,在火車站溜達,不戴口罩,很危險。我和值班人員立刻前往處置,他看見我們過去,就翻過隔離柵欄,往人群中沖,我們迅速將其制服!”楊武俊說,當時情況危急,這個人有未知危險。一次性防化服、口罩、護目鏡需要穿戴7-8小時,不敢多喝水,上廁所是一件難事——換手套,防止傳播病毒;脫下一次性防護服一會再穿,一天就一套;抓緊如廁,防化服不透氣,衣服、頭發都被汗濕了,抓緊時間上廁所,防止感冒......
王華國:不能上“前線”,就堅守一線做好本職工作
“作為一名戰士,我已經退役,但作為一名基層一線的防控工作志愿者,我永不退役!” 部隊服役12年的退伍士兵王華國第一時間申請加入疫情防控應急分隊,按下鮮紅的手印,并主動申請到最危險的疫情防控一線支援,收集醫學隔離觀察人員的生活垃圾并焚燒處理。
“1月24日除夕,也是我們第一天開始收集生活垃圾,從下午一點到5點結束。為最大限度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我們收集好隔離人員的生活垃圾后從樓梯下樓,不坐電梯。一天下來大家的腿累得直打哆嗦。”王華國說,第一天,清理隔離戶的垃圾,不免有些害怕,他告訴大家既要膽大,更要心細,與垃圾保持安全距離。在收集環節中,工作人員先對垃圾當場消毒并裝入密閉袋后,再進行二次消毒,上車前每個人全身還要進行消毒。截至目前,他們這些“消毒俠”共入戶收集129次,收集隔離觀察人員生活垃圾約2噸。
“軍人就是要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無論什么時候、什么情況,需要我的時候,我就要站出來。”大圩鎮游客接待中心、農貿市場、社區門口,都有退役軍人“上一線,打頭陣,不斷線,不緩速”的身影。同時,多名基干民兵駐守各村關卡站點,檢查外來人員車輛,問來由、做記錄一絲不茍,阻斷病毒外來輸入鏈當仁不讓。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大圩鎮51名退役士兵張貼宣傳公告、宣傳防控防疫知識、消毒、搬運疫情防控物資、測體溫,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