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包河區煙墩街道是濱湖新區建設的啟動區、核心區,街道始終堅持“穩”字為基、“快”字當頭,先后共拆遷各類房屋面積近500萬平方米,涉及群眾約6萬人,按照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先后平穩安置了濱湖家園、濱湖和園、濱湖欣園、竹園、順園、桂園、菊園7個回遷小區,安置人口近5.3萬人。近年來,煙墩街道聚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開展“四心”服務,切實提升回遷居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黨建引領聚民智,志愿服務“暖心”。依托樓棟黨建、黨建聯席會議、樓棟居民議事點、“兩應”黨建服務站等黨建陣地,結合社區黨群家訪、黨群活動等服務活動,重點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的小區環境、高空拋物、文明養犬、青少年教育、小區治安等“需求清單”,強化社區黨組織作用,孵化培育小區環境治理和公共安全等志愿服務隊伍,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黨群服務。
濱湖家園小區在一批老黨員的帶領下,成立釘管家、親管家、安管家、紅管家“四管家”志愿服務隊伍,分別負責維護小區及樓棟公共設施與環境,調解鄰里矛盾、弘揚孝老愛親,小區安全巡邏,紅色主題宣講、健康文體活動等常態化管家志愿服務活動,實現居民便民利民服務進樓棟、入家庭。
黃守才是濱湖家園社區釘管家志愿服務隊成員,接到1號樓13層居民的維修需求電話,他從自己施工隊帶來了維修工具和材料,第一時間到住戶家中查看漏水原因和漏水點,按照住戶的要求在不影響美觀的情況下,成功把漏水點修補牢固,在志愿服務的同時還積極調解13層漏水影響到12層住戶的生活糾紛,在釘管家的調解下,兩戶居民也就損失賠償達成協議,握手言和。從接到居民反映到妥善解決問題,釘管家前后只用了兩個多小時,居民紛紛稱贊:“社居委給我們找的管家真是太貼心啦,兌現了‘居民少跑路、問題快解決’的承諾!”
2008年,在田里勞作了一輩子的黃家橋,和老鄰居們一起,回遷搬進包河區煙墩街道濱湖家園社區。不久后,黃家橋就發現了不和諧的音符:小區里的公共設施部分損壞,綠地里時常可以見到丟棄的廢舊家具和裝修木板。與其費勁尋找廢品的主人,不如將它們再利用,就這樣,“缺胳膊少腿”的爛桌椅、過時丟棄的舊家具,甚至裝修后被視作廢品的零碎木板,在黃家橋眼里都是寶貝,一把跟隨了他20多年的老鐵錘,是他化廢為寶的“神器”,叮叮當當著,小區里歪斜的座椅、花架又恢復了原狀,裝修木板鋸鋸、釘釘,正好修補缺損的桌椅腿,這一做,就是12年。

文化場館促和諧,書香滿園“養心”。街道充分利用現有的文化站、婦幼之家等網點優勢,大力推進回遷小區文化場館建設。目前已在回遷小區建成舞蹈室、書法室、農家書屋(圖書館)、法治文化廣場、志愿服務廣場等各類文化場地,全年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文藝匯演、送戲下鄉、老年書畫等各類文化惠民活動300余次,惠及居民約5萬人次。
位于順園小區的煙墩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悅·融書房城市閱讀空間已全面建成對外開放,總面積約2400㎡,內部藏書15000余冊。閱讀空間共有三大區域、12處主題功能室,包括黨政廉政建設閱讀,文創展區、國學教室、兒童繪本區、小劇場、非遺展廳等,在閱讀的同時,滿足周邊居民的文化生活。書房采取“線下書房+線上直播”的方式向居民展示,實行“圖書館+書店”模式,納入市圖書館聯盟,與其他成員館統一業務平臺,一卡通用,通借通還,極大地調動了居民讀書的積極性,讓書香每時每刻都觸手可及。

小區治理有一套,提檔升級“安心”。堅持以民為本的服務理念,聚焦回遷小區停車、活動廣場、安保等居民關心的問題,建立“一居四會”“兩長多員”等居民共商議事制度,搭建“融洽感情、互幫互助、共治共享”的溝通交流平臺,建設功能完善、管理高效、服務優質的回遷小區,不斷提升轄區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濱湖順園小區于2018年元月回遷安置,是安徽省目前體量最大的回遷安置小區,擁有住宅房屋9900套,涉及回遷人口近2萬人,為加強居民防范意識,共同營造平安社區,
由社區牽頭聯合社區民警和物管中心項目部共同組成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同時建設平安工作驛站、建立機動巡邏隊,在小區出入口實施車輛識別道閘系統、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尤其是人臉識別系統與公安網連接,可以杜絕回遷小區陌生人隨便進入的弊端,保證了小區居民的安全感。
去年三月份,濱湖順園小區居民孟先生與家人高高興興入住到新房。可很快孟先生發現,因為裝修過程操作的失誤,陽臺污水管被堵塞,洗衣機排出的水,總會漫出來,弄臟陽臺,他試圖從樓下鄰居家里,打通被堵塞的水管卻未能如愿,由于溝通方式有誤,兩家人最終從鄰居走向了“對立面”。
順園小區樓棟黨小組長王義貴發現問題并及時向社區黨支部反映了情況。社區黨支部委員黃業春和樓棟黨小組長王義貴、居民調解員聶爾順、物業管理人員一同上門,詳細了解鄰里糾紛始末,通過大家再三推心置腹的溝通,孟先生與樓下鄰居,認識到自身不足,主動各退一步,最終達成一致,長達兩個月的“僵持”瞬間和解。大家臨走時,孟先生激動地說道,“非常感激社區黨支部的幫助,讓他節省了原本上千的維修費用,還不用和鄰居‘鬧翻’”。為此,他們第二天給社區送去了 “心系居民辦實事,辦事認真效率高”的錦旗。

睦鄰服務好幫手,柔情關懷“舒心”。建立健全社區、小區、網格、樓棟四個層級的治理體系,調整優化社區網格設置,變多種網格為社區治理“一張網”,明確網格長、網格員,形成小區治理、文明創建、生態環保等工作齊抓共管的局面,做好睦鄰服務好管家,提升回遷小區服務管理效能。
濱湖欣園小區根據百姓需求建設睦鄰中心,總占地4100平米,設置“一館六坊”即“好鄰好友”社區生活館,悅鄰坊、友鄰坊、美鄰坊、惠鄰坊、睦鄰坊、頤鄰坊,為轄區居民提供“棋牌休閑、戲劇欣賞、醫療保健、喘息服務、助浴助餐”等特色服務。其中,“喘息服務”是全省率先開啟探索模式,為失能失智老人家庭提供日常生活短期照料、臥位護理、心理疏導、營養助餐等服務,讓老人的家屬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家住濱湖欣園的倪老今年93歲,患有阿爾莫茨海默癥,一直由家人在家照護,長期的床前服侍讓晚輩們從不敢走遠,孩子們精神和身體高度疲憊。濱湖欣園社區睦鄰中心建成后,倪老成了喘息服務的對象,可在中心享受為期15天的短期托養。在睦鄰中心期間,她每天能夠享受臥位護理、心理疏導、助浴服務、營養助餐等服務,老人得到了專業的照料,精神狀態有了明顯好轉,家屬也得到了短期休息的機會,倪老的孩子們親切的稱睦鄰中心為“幸福中轉站”。目前,已經有170多人次的老人享受到該項服務,并得到了老人和子女們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