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中國共產黨人在特別艱難和危機時刻,拋頭顱、灑熱血,最終奪取革命勝利,使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如今,國家富強、社會和諧穩定,戰火紛飛的年代離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遠,開展紅色宣講、學習革命故事,牢記初心使命非常有必要。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合肥市包河區煙墩街道以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宣講團成員,依托街道二樓黨建館和一樓為民服務大廳為宣講主陣地,成立煙墩街道“新聲代”宣講團,主要圍繞紅色故事、黨史和政策理論,通過“一個故事”“一個主題”小切口的方式闡釋大道理,引領新時代、新青年學習新思想的“新風尚”。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始終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朝著這個偉大理想前進,在紅一方面軍二萬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長征這條紅飄帶,是無數紅軍的鮮血染成的。” “七一”建黨節來臨之際,煙墩街道“新聲代”宣講團成員陳辰正在街道二樓黨建館宣講 “長征精神”。

創新思維用好“云平臺”
“新聲代”宣講團不僅要會講革命故事,更要講好革命故事。從紅色故事收集,到倒背如流內容,再到深刻理解向外輸出,最后錄制視頻、剪輯、出成品,這群年輕的女孩們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她們她們不斷追尋學習“紅色記憶”,對街道二樓黨建館中紅色革命事跡如數家珍。
秉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宣講理念,宣講團引入新青年思維優勢,順應閱讀瀏覽短平快趨勢,借助“兩微一端”、 學習安徽網、學習強國等新媒體平臺,從青年群體視角創新開展紅色宣講活動。其中,網絡直播——“云參觀”煙墩黨建館獲得大眾好評,錄制的“南泥灣”“紅船精神”“長征精神”等紅色宣講視頻,均在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中取得很好的反響,僅“南泥灣”一條微視頻在網站的點擊量就達十余萬。

接待參觀講好“紅故事”
“講好‘紅色故事’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力量。”街道“新聲代”宣講團依托街道一樓為民服務大廳、二樓黨建館現有的紅色資源,常年接待各地參觀學習團隊,2019全年接待各類學習考察團約40余場,1000余人,每年參與宣講交流的黨員干部群眾更是多達數千人。
2019年10月17日,青海省基層理論宣講工作考察團一行78人前來煙墩參觀考察,考察團參觀了街道二樓黨建館、理論宣講示范基地等活動陣地,對煙墩街道通過筑牢宣講陣地、培育宣講隊伍、創塑宣講作品、突出紅色基因的四種主要宣講做法給予了高度肯定。
“我身邊的朋友都喜歡刷短視頻,既能學習知識又能打發零碎時間,宣講團線下接待參觀人員,線上錄制視頻開展宣講,一個小視頻基本在3分鐘左右,不占觀眾時間,形式又符合大家瀏覽需求,身邊人都覺得很贊。這期間我也深有感觸,雖然戰爭年代越來越遠,但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美好時代值得每一個人去珍惜。”“新聲代”宣講團成員夏雪菲年齡雖小,卻已是宣講團的“元老”了。

“后浪”有為引領“指尖學”
現階段宣講團成員穩定在10人,除了團長外其他成員均為90后高學歷女孩,平均年齡27歲,她們的工作崗位在街道一樓為民服務大廳,每個人都要熟練掌握幾十種行政服務事項的辦理,全天在綜合窗口受理業務,都是利用休息時間開展紅色學習,通過‘微宣講’傳播黨史黨音,把紅色能量傳播給更多的年輕人,以期達到青年帶動青年、教育青年,充分發揮青年自我教育、朋輩教育的重要作用,引導廣大青年自覺傳播紅色精神,不斷營造青年群體指尖看、指尖聽、指尖學的紅色學習氛圍。
對曾經加諸90后身上的標簽,聰明、自私、個性、脆弱,這群年輕孩子們沒有辯解,她們選擇了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和信仰,證明了自己的愛國情懷。如今,在合肥市包河區煙墩街道“新聲代”宣講團的帶動下,全街正掀起“學習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