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干凈整潔的樓道,整齊美觀的樓棟外立面,樓棟里左鄰右里的歡聲笑語,樓前廣場孩子們追逐嬉戲,平日里留守兒童有人輔導作業,節假日樓棟會組織家庭間的互動活動……走進包河區楓丹園小區1號樓,映入眼簾都是這些其樂融融的人間“美景”。而編織這幅“美景”的不是別人,就是1號樓的居民們。
說起楓丹園小區1號樓的變化,1號樓居民李本友最有感觸,因為在他的身上有兩種“職務”——居民聯絡員、樓棟黨員志愿者。當初,網格在1號樓招募樓棟居民聯絡員和黨員志愿者時,他是第一個報名的;雖然身兼數職經常讓他感到有些疲憊,但他卻說自己能堅持下來最大的動力就是,他是一名黨員。
為了讓1號樓能在居民自治探索中能做出一個良好的示范,李本友和其他熱心居民可沒少花心思。樓棟搞活動怕居民不愿意參加,李本友和其他熱心的黨員志愿者就從1層到33層挨家挨戶宣傳,白天宣傳不到,就晚上上門,實在找不到,他們就在樓棟微信群里發私信;為了把居民們走出家門,讓他們愿意坐在一起互相交流,在社區黨組織的支持下,組織了“元宵節樓棟派元宵”、“漫步塘西河,鄰里一家親”等多次樓棟主題活動。樓棟的留守兒童和老人有困難怎么辦?當沒有人站出來時,還是這些樓棟黨小組,把樓棟里的“三在”黨員都發動起來,讓樓棟的黨員們自覺認領這些困難任務,同時也拉近了居民黨員與社區黨組織之間的聯系…… 漸漸地,在樓棟黨員志愿者的帶動下,樓棟自治氛圍、居住環境、人文環境等得到較大的改善,小區居民在樓棟公共事務參與、日常休閑學習及志愿服務活動中,全面提升了個人的素養和社會事務的參與能力,關愛鄰里、關心樓棟成了很多鄰里的共識。、
為將居民自治推向新的階段,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黨委認真謀劃,結合社區“熟人計劃”的工作精神,立足實際,深入學習并落實“兩學一做”,在2016年初在楓丹園小區嘗試推行了樓宇黨建、樓棟自治、志愿服務等“三位一體”的居民自治新模式的探索,充分發揮黨員尤其是“三在”黨員、熱心居民、志愿者作用的發揮,創新工作方法,探索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居民自治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