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湖世紀社區黨委堅持黨建創新引領社區治理創新,秉承對群眾有求必應、群眾對社區一呼百應的治理目標,聚焦增動力、強能力、聚合力三個方面,持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進一步構建互融互通、共建共享的基層黨建新格局,形成“聚合”態勢,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內涵式發展、系統性增效。
突出強基固本,在“增動力”上有新舉措
突出以社區黨委為“圓心”、以網格黨支部為“半徑”、以樓棟黨小組及群眾為“周長”的“微圈”。一是堅定“紅色引領”。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落到基層,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為重要抓手,打造樓棟陣地,借力“百姓圓夢宣講團”,持續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黨性教育,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社區黨委和網格支部等基層黨組織有效落實。二是夯實“紅色堡壘”。堅持抓基層、強基礎,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以網格“兩委”班子換屆為契機,做強“書記隊伍”,培優“書記后備”力量,以基層帶頭人隊伍建設為重點,推動基層黨組織成為教育黨員的學校、團結群眾的核心、攻堅克難的堡壘。三是激活“紅色細胞”。創新工作方法,教育引導各級黨員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2016年社區黨委推進三在黨員報到,截止目前報到黨員3580余人,在轄區16個住宅小區內組建樓棟黨小組191個,樓棟黨小組帶動樓棟黨員開展各類服務活動,在各園區涌現一批優秀黨員,今天七一活動表彰了10位優秀樓組長,推動形成“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良好氛圍。
堅持全面統籌,在“強能力”上有新作為
探索網格化黨建工作機制,深化探索“黨委領導、多元共治、居政分離、一社多居”的社區治理模式,通過黨的組織和工作的全覆蓋,推動黨建工作嵌入基層社會各個方面。一是支部建在網格上。社區劃分為8個網格片區,綜合考慮地域分布、黨員數量等因素,將每個片區下設若干黨小組和樓組,探索形成以社區黨組織、網格片區、樓棟小組為基本框架的組織體系,做到網格的全覆蓋。二是管理落到網格上。建立網格、黨小組長、樓組長為主要架構的治理體系,黨小組長主要由樓棟在地骨干黨員擔任,樓組長主要由居民代表、社區精英擔任,為開展黨員教育管理、組織志愿服務等工作搭建基礎平臺。三是功能強在網格上。全面整合樓棟黨員、熱心居民、志愿者、社區民警、物業樓長等資源,做好社區內的信息收集、環境衛生、安全巡查、文明創建、矛盾協調等工作。進一步黨組織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充分挖掘調動轄區內各類資源,讓基層黨組織成為社區治理的“主心骨”。
打通互聯互通,在“聚合力”上有新成效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組織力量、組織功能,以“黨建+”為抓手,推動黨建引領下的基層社會治理更具活力、更有效力。一是深化“黨建+公益”模式。充分發揮駐區單位、共建單位、社會組織的作用,使黨建共同體區域化黨建的資源優勢有效延伸。健全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制度,深化雙向聯系、雙向服務、雙向認領機制,通過黨建共同體成員單位認領微心愿、濱湖幫客參與、商圈青春黨建提供“5+6”服務,推動黨建工作聯抓、社區資源聯享、服務難題聯解。二是創新“黨建+平臺”載體。充分發揮新媒體等平臺在基層黨建中的支撐作用,增強“世紀早茶”微信公眾號及覆蓋16個小區、駐區單位的微信矩陣的影響力,充分利用黨建引領社區治理一體化智慧服務平臺,著力提升黨建信息化水平。三是提升“黨建+治理”成效。增強黨在政治、思想、組織、工作中的引領作用,著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成效。堅持以自治為基礎,依靠居民群眾,聯結各類組織,運用網格力量,集中做好農貿市場消防改造、文明創建、環境治理等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工作。堅持以德治為支撐,注重“以文養德”,打造孝賢文化、樓棟文化、家庭文化、上善文化,講好社區故事,營造向善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堅持以法治為保障,“模擬法庭進社區”等,深入開展法律服務、法治宣傳進社區活動,打造平安社區、幸福家園。(張義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