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貴是濱湖世紀社區觀湖苑居民,退休前他是一所小學的校長,現年69歲,2015年入住觀湖苑,2016年就到居委會報道,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多年來積極維護和支持社區工作,積極參加社區各項服務,樂于助人、關心街坊、不求回報……在濱湖世紀社區,說起周正貴沒人不知曉,街坊鄰居都親切地喊他“周叔”。
周正貴本該是享受天倫之樂的老人,卻整日為社區的繁雜事務忙碌。正是擁有這個信念,周叔憑借著高度的責任感,全身心投入到社區共建,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中。把愛心帶到了社區,帶進了樓道。
敢爭先,重學習,投身建設樓道文明
周正貴于2016年六月份主動來到觀湖網格黨支部、居委會,是一名“在地”黨員。報道以來,一直堅持在志愿者服務崗位上,作為一名退休黨員,樓道黨小組長,堅持以身作則,經常帶領黨小組成員探討樓棟事務,探討怎樣打造更好的樓道及“四美一好”。
社區里有任何學習機會他都會去,然后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網格建設中,之前社區開展“治理學院”周叔更是一節課都不落的都去了,上課做好了筆記,回到網格把自己所記的一一教給了居委會和黨小組的成員,讓大家一起學,豐富大家的知識。
每次小區里有任何不文明的現象出現,周叔都會去細心的分析,然后想出解決的對策。其中環境建設是樓道文化建設的基礎,樓道環境的好壞,不僅影響居民的正常出行,而且影響居民的心情,在一定情況下還反映居民的文明素質。所以第一件事就是發動樓內衛生大掃除,并根據樓道里的情況每月有組織的開展凈化樓道環境的活動。成立清理小組,分別對樓道小廣告、樓道堆放的雜物進行清理整治。
居民看到整理好的樓道紛紛叫好,樓道環境好了居民心情也愉快了,不僅方便了別人更是方便了自己,居民也會更珍惜和愛護樓道。
勤總結,重創新,推動文化樓道出新成績
在剛開始樓道文化建設時,大家都不知道從哪里下手,對開展樓道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更是知之甚少。經過親身實踐,現已積累了較豐富的開展樓道文化建設工作的經驗,對開展樓道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有了深刻的理解。
由黨小組牽頭,一些黨員和志愿者組織到一起。力爭打造特色的亮點的精品樓道,作為黨小組組長,周叔積極為樓門的創新建言獻策,并在樓道文化建設中取得了突出成績。其中在觀湖苑6棟樓道里做了勵志圖書架,供小區居民閱讀,讓大家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居民們的反響都很好。
能吃苦,不怨言,當好分外工作的義務兵
提起周正貴、周叔樓道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樓里“熱心人”,經常為居民服務,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一年四季無論風和日麗還是刮風下雨無特殊情況都每天一大早到居委會報到,開展一天的工作。經常為居民服務,有時居委會樓上的王奶奶要外出沒人照看小孩,他會主動幫忙照看,小區里大小事只要周叔能幫上忙的,他都會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幫忙。
他不辭辛苦,毫不保留地發揮自身的特長,積極參與到網格建設中,居委會、黨小組開會時都是周叔去整理材料并做記錄人。周叔在活動策動中是一把好手,每次開展活動他都是親力親為,從不缺席。另外周叔與其他黨員和居民志愿者成立了“觀湖向陽服務社”在此之前已成功完成《文明宣傳行》項目,得到居民認可,也與小區物業達成共識。本組織以提高居民文明意識,引導居民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通過小喇叭文明宣傳,日常巡查等方式為居民能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提供一份保障。
通過“觀湖向陽服務社”近一年來的巡查,整治了園區亂丟垃圾、電動車亂停亂放、樓上樓下直接拉線給電動車充電,以及隨意破壞綠植和公共設施以及高空拋物等不文明現象。提高了居民文明意識,引導居民從自我做起,做文明市民,建設美好家園為宗旨,通過小喇叭文明宣傳,日常巡查等方式為居民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提供了一份保障。
通過樓棟“四美一好”打造,樓道文化建設,周叔帶動了樓棟之間更加和諧,打破了以前的“擦肩而過不說話”的尷尬現象,居民從不了解不認同到主動關心、積極參與樓道建設,并把樓道塑造成為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在參與樓道文化建設過程中增加相互間的接觸,拉近彼此關系,培養鄰里親情。做到了互相幫助,相互關心,人與人、戶與戶之間的和諧,家庭更加和睦,鄰里關系更加親密,處處洋溢著和諧的景象,看著樓道文化的蓬勃發展相信周叔奉獻著,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