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大力推進包河區委紅色領航工程,濱湖世紀社區常態化推進“紅色家訪 黨群串門”活動,開展組織進樓服務進家,引領協商議事,為老百姓解決一批煩心事、難心事、操心事,拉近了黨組織和老百姓之間的距離,不斷夯實黨的組織基礎、群眾基礎。
一、樹好一面旗幟,把好協商方向。
由黨組織牽頭,從社區、網格、小區三個層面成立協商議事機構,制定議事規則,讓協商議事流程化、規范化、制度化,整合社會資源,推動多方協商與共治,讓居民的意見有渠道反饋上來,讓黨的聲音有組織傳遞下去,不讓群眾無的放矢,為反饋問題東奔西走,相關部門職能歸位、權責分明,不相互推諉。從社區層面成立睦鄰里樓組長協會、明明德巡查總隊、百善先志愿服務社三個樞紐型社會組織,統籌推進樓組建設、安全巡查、為老服務等,將組織扎到樓棟、將服務送到居民的心坎上。
二、抓好兩項機制,強化協商保障。
一是成立黨建聯席機制,網格黨支部聯合社區黨委、小區物業、片區民警等,定期開展黨建聯席會議,針對小區內出現的問題,第一時間討論出解決方案,并對相關部門以書面形式下達整改意見和規定整改期限。觀湖網格黨總支聯合濱湖派出所約談了誠和物業、深安保安公司,就觀湖苑小區存在的問題進行通報,社區民警現場下達了檢查筆錄和整改通知書,要求對于老化、損壞的監控進行更換,對居住信息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登記,要求深安保安公司對保安人員普遍年紀偏大及公司管理松懈等問題進行限期整改,并提交書面解決方案報網格黨支部和濱湖派出所。二是項目化運作機制。居委會去行政化,推動其自治職能歸為,社區引進專業的社工和社會組織對他們進行專業的培訓和督導,所有的服務都以項目化的形式運作。瓊臨網格居民成立的盯得緊文明巡查隊,定期在小區內開展環境衛生檢查、安全巡查、文明勸導等基礎服務,就發現的安全隱患問題和居民反映強烈的問題及時與物業對接,共同協商解決。
三、匯集三種力量,聚合協商動力。
匯聚黨員的核心力量。社區實施“紅色家訪 黨群串門”活動,發動黨員到項目上履職報到,引領協商議事,并將此項活動形成制度,常態化的運行。通過樓棟見面會相互認識,在濱湖醫院工作的黨員楊彬組織樓棟里6名不同領域的醫護人員,一起向身邊居民傳授健康知識。通過這次串門活動還帶動了醫院的10名男護士走進社區徽貴苑小區開展急救常識培訓、健康知識講座、健康義診、保健操作等。匯聚社會的協同力量。社區充分發揮共建共治、協商議事平臺,將共建單位、社會組織、物業公司、轄區企事業單位等資源有效聯結到社區治理中來,為社區協商提供多方位、多層次的資源,加快問題的解決效率。在“紅色家訪黨群串門”的活動中,清楓網格黨支部在走訪中聽到好幾戶居民提出小區對面通往萬國農貿的一條小路的路燈一直不亮,給附近居民增添了不少不安全的隱患,清楓網格黨支部聯系了業主單位、物業公司,通過社區有關部門對接長城物業,重新為居民照亮回家的路。匯聚公益的共治力量。通過走家串戶,讓黨員亮身份,成立樓棟黨小組。這些發動出來的黨小組積極發現“居民達人”,鼓勵他們一起走出家門參加小區活動。“樓棟110”就是這樣的一個公益組織,他們幫助居民解決困難、勸導督促清理樓棟雜物、聯系物業報修公共設施。引導小區居民走到一起,把“陌生人”變成“自家人”。
四、創新四化運作,固化協商成效。
協商平臺層級化。社區始終堅持“黨組織對群眾有求必應,群眾對黨組織一呼百應”為目標,構建社區—網格—樓棟三級議事協商體系,推進協商民主進小區進樓棟。社區范圍內重大公共事務、公益事業以及廣大居民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和矛盾糾紛等在社區組織相關責任單位開展協商。小區居民共同遵守的自治章程、管理規約,小區實施的公益項目等在小區開展協商。樓組內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公共事務等在樓組開展協商。協商群體多元化。通過整合社區多方資源,搭平臺、教方法、育能人、組團隊,帶動和影響群眾,推動“草根”協商,充分吸納居委會成員、社會組織、居民骨干和業委會的力量,動員他們就關系切身利益的物業管理、居民活動、電梯安全、小區環境、高空拋物等開展協商,把事務共商共決的過程,變成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變成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變成居民當家做主的過程,居民的權責意識、法治觀念、契約精神等也都在協商過程中不斷提升。協商方法制度化。堅持科學協商、有效協商、制度協商,圍繞協商前、協商中、協商后三個重要環節,總結形成了切合實際、富有成效的協商運行機制。確保協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規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協商前先確定參與協商的人群和主體,協商中堅持做到主持中立、不超時、不打斷、不跑題、不攻擊、機會均等,協商后服從決議的制度得到了廣大居民群眾的充分支持和認可。協商思維社會化。在社區范圍內開展協商類項目“微創投”,通過項目化運作方式,扶持協商平臺搭建和協商類組織成長。采取樓棟議事會、居民議事會、物業聯席會等形式,開展靈活多樣的協商活動。培養了居民共治協商的意識,提高了居民議事協商的能力,培育了社區的協商文化,營造全社區關心、支持、參與社區協商的良好氛圍。與社區成立之初相比,社區信訪接待量、居民投訴量大幅下降,居民滿意度大幅增長。
通過全社區共同努力,社區協商的協同效能大大提高,激發了居民群眾的共治熱情,真正意義上的響應了“幸福世紀,共同締造”的號召,培育出新街坊鄰里主義新型社區文化,讓“楓橋經驗”在新時代新城區得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