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區全面啟動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以來,和園網格黨支部積極響應,充分發揮回遷小區熟人社區的優勢,選樹“頭雁”,培育“新鄉賢”,形成了回遷小區獨具特色的“新鄉賢”治理黨建特色品牌,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讓居民享受到了家門口的服務,感受到了家門口的溫度。
創新體系,強組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構建黨支部、物業、居委會“三位一體”工作體系,明確各方職責,共管共治。同時構建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組織架構,助推組織進樓,打牢了和美小區建設的“地基”。目前和園小區23棟樓已實現了黨小組全覆蓋,并按照1名網格長、2名網格員、若干自治力量的配置原則,在每棟樓成立了“1+2+N”網格化服務力量隊伍,他們是樓棟里的“紅色細胞”把黨組織的各項政策、服務帶進樓棟、送進家門,進一步強化了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群眾聯系力。
選樹頭雁,強陣地。和園網格黨支部以“黨員多操心,群眾少揪心”為工作主線,開展紅色家訪,共挖掘黨員骨干40余名。他們在樓棟黨小組長的帶領下打造“四美一好”樓棟,開展各類鄰里活動,“芳華樓”、“和善樓”、“議和樓”等已打造的14個樓棟,各具特色,進一步強化了組織活動陣地。另外,網格黨支部在紅色家訪的基礎上引導黨員開展黨群串門,挖掘居民骨干的同時充當黨組織的連接線,以“八個到家”為切入點,助推服務進家,夯實為民服務陣地。
培育鄉鄰,強隊伍。居民是和美小區建設的主力軍,和園網格黨支部堅持重塑“遠親不如近鄰”的鄰里關系,推動居民自治。一方面選樹有威望的老黨員、老書記,成立“新鄉賢”益事會,引導居民一起議事、謀事、辦事,推動志愿服務的轉型,提升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孵化培育各類社會組織,通過服務的開展促進居民自助互助,拉近鄰里距離。目前,和園小區已有社會組織8個,涉及為老、義診、維修、護學等多個方面,為和美小區建設強有力的支持。
倡樹鄉風,強動力。和園小區為回遷安置小區,從農村到城市,一個村莊的蝶變背后,有回遷居民抹不去的記憶,也有鄉風民俗慢慢無人知曉的遺憾。為了促進鄉風文化的傳承,和園網格黨支部面向居民征集老物件、收集老習俗,以原有生產生活為模型打造了一座集發展歷史、民風民俗、農耕文化為一體的鄉風民俗文化館,讓老一輩回遷人有了情感的寄托,也讓后輩感受到了歷史變遷。現在,鄉風民俗文化館成了居民“家門口的旅游景點”,而居民成了“景點”導游,他們的故事和經歷,為和美小區建設注入了新的靈魂和動力。
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是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系統工程。和園網格黨支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回遷小區的特點和優勢,不斷探索和美小區建設新路徑。通過選樹新鄉賢、培育新相鄰、打造新鄉風,把和園小區打造成住下就不想走的和美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