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小區居民“洗腳進城”、“從漁民到市民”的轉型期身份認同困惑和歸屬感不強等問題,方興社區康園黨總支認真梳理小區軟、硬件建設情況,摸排存在問題和群眾需求,有針對性的發掘一批小區治理和服務項目,交由黨員認領,并在開展過程中逐步形成項目申報、支部初審、黨委批復、過程監督、第三方考核的一整套運轉機制,開拓出一條回遷小區的項目化黨建新路。?xml:namespace>
一是改造硬件,大力打造平安小區。安全是居民的第一需求,針對居民反映強烈的電梯、消防、車庫等設施設備陳舊、維保不到位等問題,康園黨總支在報方興社區黨委批準后,申報“智慧小區”建設試點,全面開展改造提升工作,通過申報資金扶持、引入專業公司、引進社會力量等方式,耗時一年,消除電梯隱患60余處,改造消防管網近30處,清理地下車庫亂堆雜物5車,“僵尸車”近20臺,新建晾曬點、休閑步道、文化長廊10余處,補種補植喬木類近200株,小區整體環境煥然一新。在這些工程實施過程中,為確保施工過程公開透明,根據工期和需求明確監督項目,由有相關工作經驗的黨員成立物業監督黨小組、工程監督黨小組認領項目,全程監督施工過程。
二是宣傳引導,著力提升居民素質。為有效改進“洗腳上樓”的居民們出行和居住習慣,適應新時代新生活,康園黨總支有針對性的發起了“文明出行”、“車管家”、“移風易俗”等項目交由黨員認領實施。從不闖紅燈、過馬路走斑馬線、有序停車、紅白喜事不大肆操辦等細節做起,宣傳引導回遷居民通過改變生活習慣適應城市生活,享受城市發展帶來的成果。兩年多以來,“文明出行”項目黨小組從一開始的4名黨員在小區門口引導出行,發展到近20名黨員在小區各個路口義務值守,到附近中小學門口志愿輔助交通,得到了小區居民的一致贊譽。
三是整合資源,全力保障服務民生。服務,一直是康園黨總支的追求和主旨,為此,通過了解群眾訴求,引入社區和轄區駐地單位資源,分別建立需求庫和資源庫:需求庫是從居民需求出發,以問題為導向,由黨建創新、民生服務、公益活動、志愿服務等各類項目組成;資源庫則由轄區黨員、黨小組、熱心居民組成;通過黨建項目認領,把項目需求庫與資源庫進行有效對接。比如針對小區內孤、寡、殘疾群體發起的“巾幗關愛”項目,有退休婦女黨員認領,每周走訪困難群眾,完善困難群眾資料庫,截止目前,共走訪看望群眾86戶。這種方式充分調動基層黨員的積極性,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到社會管理事務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