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服務好一萬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新”市民?如何有效解決一件件居民遇到的煩心事?如何建立有效的小區治理體系?清楓網格黨支部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把居民遇到的煩心事、操心事當作支部的大事來辦,以群眾滿意為出發點,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積極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小區治理體系。
踐行“熟人計劃”,打造“熟人社會”。作為一個“移民式”的社區,面對居民需求多元、思維價值多元導致服務管理難度大的現狀,在社區黨委的指導下,清楓網格黨支部持續推行“熟人計劃”重拾鄰里親情,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為居民打造一個熟人生活圈,增加鄰里間彼此的信任,增強居民的歸屬感、認同感。常態化開展“黨群串門紅色家訪”,清楓網格黨支部要求網格工作人員每天要有一半時間走出辦公室,深入小區樓棟、負責片區,通過親情問候、敲門拜訪、社區漫步等八種方式開展“熟人計劃”,收集民情民意,發動300多位“三在”黨員到黨支部報到、組建24個樓棟黨小組,挖掘60多位社區“能人”“達人”加入到小區治理隊伍中。
公益項目“搭臺”,居民“唱戲”。清楓網格黨支部以群眾滿意為出發點、從居民需求和迫切要解決的問題入手,開展公益項目創投,先后開展“鄰里一家親黨員我先行”、“金點子議事堂”、清華園愛之家巡查等近10個“量身打造”的公益項目,鼓勵樓棟黨小組認領項目、黨員到小區治理中報到履職、黨員示范帶動居民參與,通過一個個項目的開展,以“趣緣”“需求緣”等紐帶將居民凝聚起來,組建清楓睦鄰協商議事會等12個社區社會組織,并及時鏈接社區公益坊、社區社工中心、社區心理咨詢室等專業資源給予指導和培訓,提升居民參與治理的能力,增強居民自治意識,實現居民事居民議大家辦,有效解決小區水系改造、楊樹擾民等數十個切實關系居民利益的問題。
堅持黨建引領,五方聯席化糾紛。清華園小區6棟一單元132戶,其中40多戶是出租戶。因高空拋物問題頻發,居民怨聲一片。清楓網格黨支部積極回應,多方了解情況后,召開網格黨支部、居委會、樓棟黨小組、物業公司、居民業主五方聯席會議,會上部分業主表示愿意自行籌集資金在樓棟南北安裝監控設備,樓棟黨小組牽頭落實、居委會參與、物業公司全力配合,并確定入戶宣傳、安裝監控和后期維護、居民資金的臨時保管等事宜。在各方的努力下,11月底監控完成安裝,樓棟高空拋物現象基本杜絕,得到了該棟居民的廣泛稱贊,為有效發揮各方作用、化解小區內的矛盾和糾紛,清楓網格黨支部每月召開“五方”聯席會議,形成常態化聯動機制,化解矛盾糾紛、解決居民操心事。
完善治理體系,解決居民煩心事。去年9月,清華園5棟居民張女士在樓棟微信群中反映本樓電梯突發滑梯現象導致孩子受到驚嚇,頓時引起其他居民對電梯安全的“共鳴”,準備集體找物業要說法、打12345熱線投訴。清楓網格黨支部一是指導樓棟黨小組了解情況、安撫居民情緒,二是得知電梯故障解決困難,黨支部立即聯系電梯生產廠家、濱湖市場監督管理所前來支援,故障才得到徹底解決。為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網格黨支部組織樓棟黨小組、居委會、清華園愛之家巡查隊、楓丹園文明巡查隊、轄區兩個物業服務處、濱湖市場監督管理所、電梯廠家等就電梯安全問題進行商討,明確各方職責:物業公司加強電梯維保和公示、巡查隊組織將電梯安全納入重點巡查內容、電梯廠家及時給予技術支持、黨小組及時收集居民訴求。通過不斷完善以黨支部為引領、居委會為依托、樓棟黨小組和黨員為支撐、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資源為保障的多元化小區治理體系,解決居民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