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來這里,這樣的黨史教育很有意思,也讓我印象很深,現在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作為黨員更應該好好發揮好黨員精神。”五里廟社區黨員胡國花在廬江縣新四軍舊址感慨著。
6月16-17日,在同安街道五里廟社區黨委的組織下,社區6個黨支部,共計50余名黨員前往廬江縣烈士陵園、新四軍舊址以及名人館,圍繞黨史教育主題,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教育實境課堂,在體驗中感受黨的領導下新中國建立的偉大成就,在游覽中感悟榜樣力量、傳承紅色精神。
百里祭奠英烈,共鑄中華魂魄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五里廟黨委一行來到廬江縣烈士陵園。廬江縣烈士陵園共建有11個墓區,緩緩踏上兩百多級臺階,社區黨委委員、第一黨支部書記劉光娟、社區黨員王世珍鄭重地抬起花籃,緩步走向紀念碑,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各黨支部成員高唱國歌、重溫入黨誓詞,共同瞻仰了烈士陵園,表達了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黨員們透過紀念碑上一幅幅生動的浮雕,深入了解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革命事跡、不懈奮斗的光輝歷史,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
銘記時代楷模,傳承紅色精神
作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安徽省唯一縣級紅色教育基地,廬江縣名人館借助豐富的文化資源、多樣的宣教形式成為當地重要的黨史研學基地。廉政楷模—“懸魚太守”羊續、愛國名將——“廬江五督撫”、抗日福將——“神槍手”羅炳輝......隨著講解員的講述,一個個廬江英雄豪杰故事浮現在眼前,既全面了解了人杰地靈的廬江文化,又獲得了難忘的紅色教育。50多位廬江英雄、數百張歷史圖像,讓大家感受了從古代到新中國數千年歷史中寶貴的精神文化,牢記在社區工作中應積極傳承先人廉政愛民的工作態度和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
身臨其境看歷史,我深受感動。”沙盤展示、多媒體全息技術等多種新媒體技術讓95后黨員周雪婷真切感受到歷史進步和紅色力量。生動的人物蠟像,仿真的歷史場景,“沉浸式”學習,讓紅色資源變成了黨史學習的“活教材”,讓名人文化“活”了起來,讓黨史教育“活”了起來。
堅守入黨初心,弘揚鐵軍精神
黨史教育在書本中、課堂中,也在旅途中。在廬江縣新四軍舊址,館內珍藏歷史圖片200多幅,在黨委書記胡彥虹帶領下,黨員們跟隨講解員先后參觀了紀念館“日軍侵華暴行”、“抗戰中堅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堅持皖中”、“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等展廳,揭露了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展現新四軍的發展壯大、皖南事變等歷史事件,把黨員們帶回烽火連天的抗戰歲月,再現了英烈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進行的偉大斗爭,并紛紛受到心靈的震撼和紅色教育的洗禮。
85歲的老黨員胡祥根在羅炳輝將軍的照片面前心情沉重,“我小時候經歷過抗日戰爭,現在生活真的是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通過參觀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紀念館。青年黨員們深感勝利來之不易,深知應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忘初心、汲取革命先烈甘于奉獻的精神力量,發揮好百折不撓的鐵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