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湖世紀社區和園小區為回遷安置小區,拆遷十余年,基礎設施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壞,針對居民的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和園網格黨支部切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以小區“微改造”、“微景觀”打造為切入口,不斷拓寬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的途徑,共商共議打造有溫度的和美家園。
打造“微陣地”,提升黨組織聯系力。和園網格黨支部緊跟區委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步伐,助推組織進樓棟,打造樓棟微陣地。通過成立樓棟黨小組,把黨組織建到樓棟里,讓居民參與有陣地、反饋有途徑;同時,以樓棟黨小組長為抓手開展樓棟走訪,了解樓棟基本情況及居民需求,打造“四美一好”特色樓棟。目前和園小區已實現了樓棟黨小組全覆蓋,14個樓棟單元完成了“四美一好”樓棟的打造,樓棟成了居民開展活動、參與治理的重要陣地,也成了基層黨組織聯系群眾的重要紐帶。
開展“微”改造,提升“頭雁”自治力。和園小區拆遷安置十余年,各項基礎設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為了提升居民的居住環境,打造和美“一個家”,和園網格黨支部積極申請園區基礎設施改造,并以“新鄉賢”力量為抓手引導居民參與“微改造”,確保工程民之所想、民之所向。一期工程改造,樓棟黨小組長帶頭納民意,共征集居民意見232條,二期改造啟動后,他們繼續發力,通過包聯入戶進行意見征集,共收回有效反饋表1435份,為小區改造提供了重要依據。另外,為了保障工程的質量和進度,一支十人組成的護家工程監督隊通過不定期巡查、協商解決了多項問題,為工程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造“微景觀”,增強文化向心力。利用回遷小區的特點,打造小區鄉風民俗文化館,一件舊農具、一張老張片、一首童謠,穿梭歷史,是小區發展變遷的見證,也是文化傳承的紐帶。除了展示,民俗館還是端午、七夕、重陽等傳統節日的主要活動場地,后期還將組織青少年開展“故事大講堂”,邀請老一輩回遷人講述過往的故事,促進文化的傳承。另外,和園網格黨支部還將把文化傳播陣地從館內延伸至小區,通過捕魚、農耕等特色“微景觀”的打造,進一步還原回遷居民原有生產生活狀態及民風民俗,讓居民感受熟悉的生活氣息,享受共有的鄉愁文化。
和園小區居民在思想觀念、文化認同方面有較大的一致性,鄰里之間熟人多。和園網格黨支部將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挖掘培育新鄉賢,帶動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環境改造、文化傳承,共同打造環境美、行為美、文化美、鄰里美、樓組好的“四美一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