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群眾收集意見建議
業委會開展協商議事
樓棟協商議事
垃圾分類入戶宣傳
獲得“黨建紅地標”稱號
駱崗街道繁華社區堅持黨建引領,深入開展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以九瓏灣小區為試點打造“紅色業委會”,充分激活業委會在小區治理中的模范作用;在8號樓設立“幸福繁華8號里”項目,定期開展零距離服務活動,把社區黨建工作下沉到小區,打通城市基層黨建“神經末梢”。
繁華社區轄區范圍內商業小區聚集,共有九瓏灣等住宅小區10個。近年來,隨著入住率提高,業委會作為業主維護權益的自治力量,成立業委會成為居民的強烈訴求。但一些小區業委會存在著名存實亡或陷入癱瘓無法正常履職、業委會成員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欠缺,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等問題。隨著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深入推進,如何發揮業委會在小區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成了亟待破解的難題。
一是黨建引領配強紅色“領頭雁”。在紅色領航工程的指引下,九瓏灣小區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小區治理和業委會換屆中的主導作用,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和業委會工作相融合。在小區黨支部的建議下,業委會換屆領導小組將“業委會組成人員黨員比例達50%以上”列入《小區業主大會議事規則》,著力提升業委會成員黨員比例。為確保選對人、選好人,小區黨支部牽頭做好業委會人選的物色推薦,同時積極鼓勵熱心小區事務的黨員參與候選人自薦,認真把關排查人選。經過投票選出的新一屆7名業委會成員均為黨員,占比達到100%,一批組織信任、群眾公認的小區紅色“領頭雁”進入業委會,成為小區黨支部提升治理水平的得力助手。
同時,黨支部吸納業委會成員作為支委成員,在每棟樓均成立樓棟黨小組,并推選產生黨員中心戶,設置紅色服務先鋒崗。通過細密的網絡層層推進,鋪就小區治理紅底色。
二是黨群同心共建和美“一個家”。社區積極將九瓏灣小區黨群服務站建設成為集宣傳教育、文體活動、公益服務等眾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黨群服務站。同時,以小區活動場所、樓棟為黨群服務站點的延伸,創新性地設立“幸福繁華8號里”項目,定期開展與居民面對面的服務活動,在樓棟群中發布信息、聚集人氣,并用活動作品、照片等充實樓棟議事廳。
在夯實硬件設施的基礎上,管理機制也在逐步完善。“紅色業委會”建成后,業委會主任杜春林同志帶領著小區的大家長們主動參與小區治理,形成了集合多元主體,匯聚多方力量的“一核四方五步”協商議事機制。以小區黨支部為核心,實現物業公司、業委會、樓棟長、利害關系人四方聯動,通過“收、議、決、解、評”五步走戰略,建立健全小區議事和矛盾糾紛調處機制。目前已協調解決電梯監控安裝、簽署杜絕高空拋物倡議書、實行垃圾分類等問題,協商共治紅色效應持續發酵。
三是多方聯動破解群眾“煩心事”。過去一段時間里,由于涉及多方協調難度大,九瓏灣小區存在的停車難、亂晾曬等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居民對物業公司、業委會的意見較大。為了有效解決困擾大家的各類問題,小區黨支部充分發揮“紅色業委會”積極作用,構建吸納了業委會、物業企業、黨員居民骨干等參與,充分了解各方訴求和困難,有針對性地進行攻克。
一方面在“線上”建立以黨員居民骨干為主、業主積極參加的小區黨支部和樓棟黨小組微信群,另一方面在“線下”打造面對面的樓棟協商議事廳,通過兩個平臺開展協商議事,著力解決小區內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比如針對停車難問題,規劃不固定車位,鼓勵業主即停即走,最大化使用車位資源的停車方案得到業主的支持與配合,徹底解決了小區停車難問題,也給其他小區提供了具有借鑒意義的停車方案。目前通過“雙平臺”協商議事機制解決的問題有20余件,包括樓頂晾曬難、電瓶車亂停放、樓道充電等問題,讓小區黨支部和“紅色業委會”得到小區居民的廣泛認可。
九瓏灣小區黨支部通過加強對“紅色業委會”的指導,讓業委會和物業公司之間形成社區治理的合力,既密切與居民的聯系,也切實解決居民關注的問題,逐步改善居民小區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搭建起小區自治共治新格局,讓居民小區成為大家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園。以九瓏灣小區打造“紅色業委會”為借鑒,社區范圍內廣視花園等小區也在業委會換屆中,實現了“業委會組成人員黨員比例達50%以上”的目標,為提升小區治理、推進紅色領航工作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