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請您掃一下安康碼行程碼!”“回家記得洗手,多通風、勤消毒”……近日,在包公街道軍區社區轄區內的廣播電視器材小區防疫卡點,70多歲的黃國蓉阿姨,成為了社區防疫工作的“守門人”,為進出小區的居民和車輛進行排查登記、引導勸返,同時反復提醒過往人員做好防護措施。
自三月疫情防控以來,黃國蓉阿姨已經在社區值守快一個月了。社區在黨員微信群發布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令后,黃國蓉阿姨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小區值守,社區書記擔心她年齡大身體吃不消,黃阿姨卻笑著說:“社區是我家,我可以全天候參加值守!黨員就是要在關鍵時刻站出來,這種緊急時刻一定要戰斗到底,上了年紀也同樣能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疫情防控期間,老舊小區的管控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黃阿姨值守的小區沒有門禁,入口有個下坡,3月底小區里的小飯桌還在營業的時候,經常有接孩子的父母騎著電瓶車直沖而下,攔都攔不住。黃阿姨思前想后,決定把門口的鐵門關上,只留小門進出,督促他們掃二碼。剛開始有的父母不理解不配合掃碼,黃阿姨耐心勸導,“你們都是為人父母,也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啊!掃碼是小事,也是關心孩子的大事!”雖然這樣會增加很多工作量,需要和居民們做更多的解釋工作,但黃阿姨的堅守居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不僅如此,為保證小區門口值守不離人,黃阿姨經常是很少喝水,怕上廁所耽誤時間。
就這樣,無論刮風下雨,黃國蓉像年輕人一樣堅守在自己的卡點。實際上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了,疫情剛爆發的那個春節,黃國蓉在合肥火車站志愿服務235天,每天12個小時。不少社區居民表示,黃國蓉就像小區安全的“把關人”、居民們的“老大姐”一樣,離開自己溫暖舒適的“小家”,來保護“大家”。
作為一名資深志愿者,她始終如一,“不以善小而不為”,為他人、為社區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一名高齡黨員,她在疫情防控緊要關頭勇挑重擔、認真履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位黨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