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包公街道寧國新村社區黨委全力部署,工作人員用最嚴的標準,最細的舉措,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成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堅決捍衛轄區群眾生命健康。包公街道寧國新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春正是其中一員。
寧國新村小區始建于上世紀7、80年代,由原包家村、旗桿郢等周邊村落拆遷形成的回遷小區,常住居民9200余人左右,占地面積1.1平方公里。從實施“雙碼”聯查開始,王春同志更是每天用腳步丈量大街小巷,巡查主要網格卡口、轄區藥店、商店、娛樂場所等及時宣傳最新防疫政策,特別是對前進巷道路與寧國新村菜市場的巡查更是一刻不松懈。
從早到晚、沒日沒夜排查外地返肥返轄區人員,對接密接、次密接人員,信息流調,確保疫情聯防聯控無死角。這邊電話沒掛斷,那個電話又打進來,話還未說完,手機又響起來。時而皺起了眉頭,時而加快了語速,問題是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工作任務是完成了一項又一項,這就是寧國新村社區黨委書記王春一天真實的寫照。
包河區歷經四輪的全員核酸檢測,王春同志就以社區辦公司沙發為床,前一天工作到夜里12點,然后就在沙發上睡3、4個小時;接著又要緊鑼密鼓分配工作,分配資源,確保轄區9個檢測點都能正常開展核酸檢測。黨員志愿者們更是分時段、分片區組織群眾前往參加檢測,測量體溫、信息采集、維護秩序,一干就是幾個小時重復的工作,有時候忙起來連一口水都顧不上喝。
連日來,社區工作者和黨員志愿者也充分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艱辛工作得到了轄區居民的認可,很多愛心人士還為社區送來了礦泉水和水果,百姓們的認可是社區最大的成績。
在社區工作近15年的老同事說:“從沒遇到過像這次任務如此艱巨,每次都是凌晨4點開始往檢測點運送帳篷、桌子、椅子等防疫物資;王春同志更是親力親為,合理調配工作人員,周密安排后勤保障,一刻也舍不得休息,二十天下來,白頭發又多了,人也瘦了一圈。”沒有人生來偉大,有的只是普通人無畏向前。還有許許多多如他一樣的普通人,在疫情防控中走在最前線,為了人民群眾的安全健康義無反顧,成為最堅定的“逆行者”。
王春同志把社區當成“家”,把轄區居民當成“家人”,把防控工作當成“家事”,把群眾訴求當成“家言”,任勞任怨地堅持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執著和擔當,也充分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愛崗敬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022年的春天,對于我們而言是個不平凡的春天。如王春同志一樣,奮斗在抗疫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們就像雪中梅花一樣在春寒料峭中默默堅守,綻放出最美麗的花蕊。這種美是寂寞的,沒有春天的花團錦簇,沒有夏日的艷麗動人,但卻最沁人心脾,印證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