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萬達商圈內共有企業647家,其中稅收超過千萬元的規模上企業3家,稅收超過百萬元的規模上企業18家。轄區內業態豐富,社會資源密集。如何調動這些社會力量的積極性,發揮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激發商圈黨建新活力。萬達商圈黨委通過運用包公街道慈善綜合體項目(PPP模式社會救助專項基金),整合社會資源,通過黨建引領,加強與商圈企業、基金會、專業社工機構、社區社會組織、學校等社會力量的合作,凝聚共識,打好社區治理的“組合拳”。
激活紅色引擎,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
商圈黨委以區域共建為核心,以引導社會力量融入社區治理為目的,搭建聯動社區、居民、社會力量的樞紐式平臺。萬達商圈黨委利用雨花橋社區黨群服務站、菁英華軒黨群服務站,分別在社區內和商圈內設立公益項目對接服務平臺,方便商圈企業、駐地單位、學校、居民就近尋找幫扶和資源。推進社會綜合治理、志愿服務實踐、慈善資源對接的相互融合。
凝聚紅色力量,解決困難群眾的“急難愁盼”
隨著城市的發展,社區內居民情況日益復雜和多元,當今的社區治理面臨著許多新問題,包括“支出性貧困的政策邊緣人群救助問題”。“城市新移民孩子撫養問題”、“孤寡老人生活幫扶問題”,面對新問題,需要新思路。商圈黨委通過組織多方力量,深入轄區,通過需求評估、三方評審、專項救助等措施,切實解決困難群眾最為“急難愁盼”的問題。同時利用“兩長多員”和社區社會組織,在服務對象轉介、志愿服務提供、項目宣傳等方面發揮實效,進而織密社區治理支持網絡。
深耕紅色網格,實現對救助對象的精準救助
商圈黨委運用前期紅色網格建設成果,邀請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立項評估、走訪調研,精準定位服務對象及其家庭的核心致困原因,通過“資金+服務”綜合救助方式,開展針對特殊人群服務子項目,包括“童夢心向黨”困境兒童微心愿項目、“媽媽的新衣”關愛困境家庭婦女項目、“不停歇的愛”兩勞回歸子女幫扶項目、“陽光人生”重殘家庭關懷項目、“不下雨的衛生間”孤寡老人幫扶項目。為困境家庭制定個性化救助方案,實現對困境家庭的精準化社會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