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湖世紀社區昌貴網格管轄徽貴苑和徽昌苑2個純住宅小區,共7138戶,居住人口達1.9萬人,交付十年的高樓層小區所遇的公共區域維修、矛盾糾紛、物業管理等問題越來越突出;昌貴網格黨委聚焦社情民意,在基層協商議事過程中,搭建平臺有效解決基層治理中涉及群眾利益的矛盾糾紛、公共利益、公益服務、公共事業事項,進一步在一線站點解民憂、紓民怨。
一是推進治理融合,作為踐行初心的動力源。通過發揮“紅鄰益”黨群服務站的陣地作用,不斷健全樓棟組織架構,以“紅色領航 和美小區”建設為基礎,大共治基礎網格化為措施,通過“四美一好”樓棟建設發動黨員、群眾、轄區單位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形成每棟樓里有黨員牽頭成立的“小板凳”議事組織。深層次以“民情面對面”為品牌,以黨員骨干、熱心群眾為力量支撐,組織各類服務活動,凝聚黨員、贏取民心,真正筑牢組織堡壘,增強政治功能。
二是健全平臺載體,作為悟思想的轉動鏈。工作中針對居民需求多元、物業與居民矛盾多樣的問題,建立民情面對面—樓棟“小板凳”協商議事體系,充分利用小區樓棟政務微信群、電子屏、橫幅、應急廣播等途徑廣泛進行宣傳。創新“三同步”工作機制,即黨建工作與社會組織建設工作同步推進;黨小組與社會組織同步成立;居委會班子成員與社會組織負責人同步匯報。強化黨建引領,推動基層社區治理由“單項管理”向“多元治理”的轉變。借助共建單位的專業資源定期組織法律知識培訓,心理知識、社會工作實務講座,幫助提高參與調解的社會組織成員的業務知識水平,從基礎協商過程中成長為百姓調解員,并利用樓棟“小板凳”議事平臺,進行議題收集、匯總、開展協商、宣傳展示。以民情接待日等載體,更快更精準的分析出社情民意,掌握網格內現有的矛盾糾紛狀況,通過推動“四員一律”政法力量進小區,對標知民情、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的目標,廣泛開展民情接待、糾紛調處、法治宣教工作,不斷推動網格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社區治理的高效性。
三是融入網格“微服務”,唱響系統思維的主旋律。通過組建昌貴“益”聯盟、“網”事共治協會、樓棟紅色“智囊團”等社區社會組織,利用“本土”“草根”組織的優勢整合自有和拓展的外部資源,成為推動社區治理的強大力量,通過網格長、樓組長和其他的熱心社區公益的居民一起發揮作用,實現常態化的“民情接待日”制度,提高網格內群眾訴求、意見建議在“家門口”及時響應速度,形成黨員牽頭干,居民跟著干、單位幫著干的良性氛圍。
通過不斷完善以黨委為引領、居委會為依托、樓棟黨小組和黨員為支撐、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資源為保障的多元化小區治理體系,堅持預防在前、發現在早、化解在小的工作思路,通過一線收集需求、訴求,一線解決矛盾問題,通過護“+”安全巡查隊、福頤愛心隊等社區社會組織的參與,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功協商解決生活垃圾分類站點選點建設;歷經3年的徽貴苑地下車庫建筑垃圾臨時堆放點成功遷移;有效降低徽昌苑沿街商鋪燒烤店油煙擾民問題;借助“四員一律”政法力量協商開展徽貴苑電梯維修問題。通過強化班子成員服務群眾的能力和素質,解決部分不想為、不愿為、不敢為的問題,從而不斷提高轄區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