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埠街道云華社區黨委立足居情特點,強化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下“1461”社區治理新路徑,即堅持一核引領,推進黨群共治、組織共建、項目共辦、和美家園共創“四共”建設,探索共治、自治、慧治、德治、法治、惠治“六治”融合,持續增強社區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能力。
堅持黨建引領,實現多元“共治”。為進一步增強社區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凝聚多元主體參與和美小區建設,密切與共建單位聯動,做優紅色教育、平安社區等共建項目,擦亮“紅聲萬年”“書香云華”等共建品牌,先后推動非公企業、場館學校等駐地單位“入會進群”。目前,已與渡江戰役紀念館和安徽名人館聯合支部、合肥市婦聯黨總支等13家單位黨組織結對共建。推進轄區美康體檢、寶能置地等非公企業成立黨組織,有效帶動20多家駐區單位參與社區治理,基本實現了黨建網絡的全覆蓋。實施“同心家園”工程,持續開展紅色家訪,召開好黨群見面會,讓黨員 “認項目、認崗位、認活動”,在樓棟“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開展星級黨員、黨員示范戶評選,打造紅色樓棟。推進寶能二期、文一塘溪津門黨群服務站建設,構建深入小區樓棟的黨群服務體系。
培育治理能人,推動居民“自治”。為最大化實現黨群同心、服務同心、發展同心,精心培育能人骨干,挖掘培育黨員骨干和“居民領袖”,打造能人工作室,在糾紛調解、鄰里互助等發揮能人效應,激活社區治理“一池春水”。先后打造了老于調解室、安達志愿巡邏隊等培育社會組織,引導支持“智慧父母”親子教育賦能團、佑愛未來志愿服務隊、“心靈加油站”成長營、“紅聲萬年”青少年紅色宣講志愿服務隊等現有組織健康成長,新孵化培育5支公益慈善、矛盾調處等社區社會組織。加大對梔子花烘焙社、行知藝術團等扶持和培育,搭建居民交流溝通平臺,有效提升居民素質、提高創業就業率。為促進鄰里和親、樓棟和睦、小區和美的良好氛圍,在樓內圍繞樓道美化、書香閱讀等共同愛好積極培育群眾自治組織。
打造智慧網格,實現鄰里“慧治”。為推進社區治理信息化、智慧化,共創平安社區,合肥市分兩期建設智慧社區,社區黨委積極爭創智慧社區,深化智慧平安小區建設。按照兩委包保責任制做實網格化,細化網格劃分,優化網格隊伍,持續打造紅色物業,形成由網格黨支部牽頭,黨小組、熱心黨員居民、物業公司、職能部門、駐區單位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網格共治格局,目前已經聯動物業公司、社會組織、居民骨干等群體入戶采集信息6個小區,8900多戶,15000余人,完成智慧小區基礎工作。為實現治理長效化,社區黨委健全社區基金社會服務機制、“惠民碼頭”志愿幫扶機制、“種子計劃”居民自治機制等重要工作機制,增強居民社區公共意識,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堅持文化融入,做到文明“德治”。社區黨委探索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兩級體系,打造小區樓棟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在小區樓棟塑造文明新風。健全社區、學校、家庭、場館四方共建機制,做實社區家長學校,精心打造“智慧父母”家長課堂,成立社區少工委、少先隊,建設好社區婦女之家、兒童之家,通過小手拉大手,共育良好家風。堅持文化聚人,聚焦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書香文化、科普文化和志愿服務文化,開展“黨建引領育家風‘趣享’感恩父親節”“鄰里珍饈百家宴”“傳承好家風 弘揚新風尚”等豐富多彩的家風家教活動。擦亮筑夢學堂教育品牌、“惠民碼頭”志愿幫扶品牌、“領讀媽媽”閱讀品牌、“科學總動員”科普教育品牌,讓居民走出家門走進社區,凝聚社區新“鄉愁”。
實施普法行動,推動平安“法治”。一是踐行法治思維,推動“四員一律”進網格,培育法律志愿服務隊伍,打造夏凡律師、于警官矛盾調解工作室,開展法律咨詢和矛盾調解工作。二是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 法治宣傳進社區”普法行動,打造普法課堂,圍繞居民身邊的物業管理、鄰里糾紛、家庭暴力等問題,定期舉辦“全民反詐守護家園”“家暴零容忍平安齊守護”“法治新征程 維權在身邊”專題普法講座等30余場次,引導居民知法懂法用法,將法律用到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化解矛盾糾紛、推動家庭和諧中。三是開展“平安家庭”創建。為營造平安和諧的社區環境,廣泛發動社區家庭、轄區單位,積極申報“平安家庭”、“包河好人”等申報,徐軍、張繼華、葛浩兵等15個家庭先后獲得包河區五好家庭、平安家庭、包河好人等榮譽,其中郭蘭家庭獲得合肥市婦聯平安家庭,激發居民友愛互助的鄰里情,起到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
傳遞黨的關懷,打造“惠治云華”。云華社區黨委堅持以居民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召開陽光書記見面會、居民物業聯席會議、民情懇談會、“慧協商”婦女議事會等,暢通居民和建議渠道,了解居民需求,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堅持幫扶惠民,對高齡老人、困難群體等重點人群經常性開展上戶走訪,結合春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特殊節點,聯合共建單位、社會組織開展“濃情端午關愛老人”、“慶六一”慰問困難特殊兒童、“雪天慰問暖人心”等送去黨組織的溫暖。堅持服務惠民,聚焦群體需求開展親子教育、創業就業、志愿幫扶等特色服務,開展免費診療服務、惠民周、惠民碼頭等活動,將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送到居民的心坎上。堅持協商惠民,著力解決居民關心的煩心事,推動更多小區成立小區協商議事會,用好陽光書記見面會等載體,發揮小區安達巡邏隊等志愿服務組織作用,讓多方力量參與,推進矛盾糾紛化解,重點區域整治提升等,切實解決好居民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共創“和美云華、幸福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