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振杰居委會迎來了兩位新入職社區小管家李亞冉、王睿智,為社區工作團隊注入了新鮮血液。通過記好民情事、“兩委”同志“傳幫帶”、“第一課”真操實練“三部曲”,幫助他們盡快熟悉社情民意,掌握社區治理服務的方式方法,增強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的本領,在基層的舞臺上發光發亮。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9月2日上午,李亞冉帶上她的工作“三件寶”:筆記本、大共治手機、制服前往徽杰苑網格片區。今天,她給自己定了小目標:再跑一個單元,把事先做好功課了解到的99戶、12名黨員、6戶重點關注人員都再梳理一遍,初步建立聯系。
敲開門,能稱呼上,熟練地介紹自己,這份底氣與她記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密不可分。最開始工作的幾天,李亞冉思想負擔很重,擔心自己不會溝通,敲不開門見不上面。面對轄區高樓林立、居民人口基數大,她對任何一項交辦的工作、走訪的居民基本信息、門牌地址,以及他們的健康狀況、家庭情況都一一記在筆記本上。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每天李亞冉會重新謄寫記錄將了解到的信息進行復盤,上崗兩周以來,她已密密麻麻記錄了2本。
“傳幫帶”促成長
入職第二天趕上“愛衛運動”,小管家王睿智和“師傅”鮑忠樂一起巡街進樓,巡查時若發現樓道內有小廣告,便立刻從工作袋里拿出噴罐和鏟刀就地“消滅”。社區工作瑣碎,但處處有學問,沒有經驗的可能一上來連居民的門都敲不開,更別說坐下來、聊起來了。“師傅”鮑忠樂傾囊相授包樓入戶三招,第一招,密切關注網格內的特殊人群,包括空巢老人、失獨家庭、殘疾人等,詳細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及需求,及時做好服務工作;第二招,找到談話切入點迅速“破冰”,和婦女就聊孩子,和老人就聊子女,困難家庭可以聊幫扶政策;第三招,通過亮身份提高居民對社區工作人員的知曉率,穿上工作服、帶上工作包、佩戴工作牌,讓居民看行頭就知道是他們的貼心人,同時提前電話預約、“組團”上門等更能打開居民的話匣子。
“第一課”展擔當
小管家們雖為新兵,卻敢于沖鋒在前,投身抗疫一線是他們步入社區小管家隊伍的第一堂實操課。面對全國多地反復的疫情,摸清人員流調情況、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尤為重要。兩位小管家被安排參加在核酸檢測點位負責信息采集工作,在近40度的高溫下,汗水濕透了衣服還浸濕了防護服。細心的李亞冉發現徽杰苑13棟的一戶老人獨居在家,平日照顧她的子女近期外出在外市,天氣炎熱,老人需要代為采購一些日常生活物資。待當天核酸檢測結束后,她與同事們立刻化身愛心快遞員,為老人家采買物資送上門。疫情當前,通過疫情防控“第一課”實操讓社區小管家第一時間投入疫情防控急難險重工作崗位,幫助他們快速適應新角色、熟悉新環境、融入新集體,全面提升責任感和擔當精神,更好地適應今后工作崗位要求。
民生于我,念茲在茲。短短兩周的時間,通過同事們的悉心指導,通過不斷地學習總結,兩位小管家已經對此篤信不疑,堅守不怠。相信他們用自己的擔當和實干,收獲的不僅有社區同事的贊許,更有居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