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安徽省部署實施10項暖民心行動以來,合肥市包河區常青街道凌大塘社區心系“萬家燈火”,情牽“柴米油鹽”,把轄區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身邊小事”,當成實實在在的民生大事來辦,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為幸?!凹哟a”、為生活“加溫”。
傾聽民聲,解決菜場臟亂差、買菜停車難
“菜市場干凈整潔,垃圾日產日清,疫情以來每天消毒;每家攤位明碼標價,稱重都很規矩……”幾乎每天到合肥市凌大塘菜市場買菜的退休老師朱老師說。
位于望湖北路與望湖西路交口東北角凌大塘菜市場是轄區十多個小區居民買菜的主要場所,但此前由于種種原因,菜市管理不到位,臟亂差等現象嚴重。周邊居民對此反映強烈,希望改造升級的訴求不斷。為此,凌大塘社區對菜市場進行兩次全面改造,提升了硬件,同時,交由南凌物業負責管理,實行長效化管理。提檔升級后的菜市整體面貌煥然一新,不僅獲得周邊居民的紛紛“點贊”,而且還獲得“包河區首屆最美菜市”、合肥市首個“誠信文明菜市”、“合肥市文明示范菜市”等榮譽稱號。
針對凌大塘農貿市場周邊的停車位沒有統一規劃、居民停車難的問題,凌大塘社區籌措資金79萬,對整個凌大塘農貿市場周邊的停車位進行全面規劃整修。周邊新增了非機動車停車位180個,機動車停車位68個,受到前來送貨的商戶和買菜居民的交口稱贊。
與此同時,自從實施暖民心行動以來,凌大塘社區根據轄區實際情況,調整和增加公共停車泊位57個,以方便居民停車,緩解停車難。
精準對接,助力居民、農民工“三公里”就業
突出就業這個最大民生,打造“三公里”就業圈,在家門口就能有工作……圍繞全省部署實施10項暖民心行動中針對就業促進行動的要求,凌大塘社區結合轄區內的安徽省首家專門專業服務馬路臨工的綜合性公益性平臺——凌大塘臨工集散中心,把求職的轄區常住居民和農民工統一納入社區“三公里”就業圈,幫助注冊“三公里”就業圈“社區快聘”小程序,助力“家門口”就業。
每天,前往凌大塘臨工集散中心求職的農民工達800余人。為了重點幫扶農民工好就業,常青街道凌大塘社區經常性開展社區“三公里”智慧就業活動,就業政策宣傳員幫助求職民工注冊“三公里”就業圈“社區快聘”小程序,講解使用步驟,實現網上求職。同時,讓轄區企業通過“三公里”服務平臺注冊發布用工信息,保障“三公里”內有崗可求。
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實現崗位供需精準匹配,促進就地就近、多渠道就業,打通服務轄區居民和農民工就業的“最后一公里”。
敬老愛老,老有所學繪就幸福夕陽紅
“老有所學行動,我們非常地期待,使我們晚年生活更加幸福,更加豐富多彩?!痹诹璐筇辽鐓^老年學校學習舞蹈的黃阿姨說。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有所學也是暖民心行動之一,為此,凌大塘社區堅持黨建引領,通過整合老年教育資源,創新老年教育手段,依托老年學校教育陣地,廣泛開設太極拳劍、舞蹈、瑜伽、鋼琴、唱歌、時裝模特、葫蘆絲、繪畫等12門老年人喜聞樂見課程。同時,強化老年教育師資保障,聘請合肥市老年大學教師、高級教師職稱的教師,保障社區老年學校教育的教學質量。截止目前,社區老年學校榮獲區級以上各類榮譽30多項。
“感謝社區給予免費學做美食的機會,老了還能學新手藝。”參加社區中秋節手工月餅活動的盛阿姨說。除了辦好老年學校,社區還充分發揮曉爭志愿服務隊、“賴阿姨”志愿服務隊等社會組織的力量,開展老年人手工剪紙、插花、美食等活動,通過“活動促學,學中作樂”,讓老年人感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接下來,凌大塘社區將繼續辦好老年學校,拓展老有所學的渠道,為更多老年人提供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平臺,進一步提升老人的幸福感、獲得感,繪就最美夕陽紅。(張永、王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