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好久不見!”11月8日16時許,在安百苑B區核酸檢測點,老官塘社區“小管家”沈艷婷跟江靜茹打著招呼,因為在不同的檢測點工作,這是一周來兩位年輕大學生的第一次碰面。
8月中旬,老官塘社區迎來合肥市統一招募的4位大學生社區“小管家”。如今,從校園走向社區的他們,逐漸適應了身份轉變,在新的環境中貢獻著青春的力量。
用方言交流拉進與居民距離
今年剛從安徽師范大學畢業的江靜茹是一個沉穩的姑娘,目前在老官塘社區主要負責組織工作,經過近三個月的鍛煉,一向話不多的江靜茹學會了如何跟居民溝通交流,“反電詐、社區快聘、流調電話……這些工作非常能鍛煉口才。”她笑著說。4位社區“小管家”中,沈艷婷是唯一一個在合肥讀大學的。這段時間,她總結出了一套工作“經驗”,“我是土生土長的合肥人,發現跟居民用合肥方言溝通比較親切。”她舉了一個例子,接聽居民來電時她會用普通話打招呼,“不過一聽電話那邊的合肥方言,立馬就同步轉換了,跟居民的距離也拉近了。”
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請戴好口罩,注意保持距離……”在淝河佳苑小區核酸檢測點上,身穿紅馬甲的俞濤和溫俊永拿著小喇叭,賣力地提醒著居民。這次分配到老官塘社區的“小管家”,還有這兩位年輕的小伙子。一個多小時,核酸檢測登記掃碼800多次,這是“00后”“小管家”溫俊永創下的紀錄。“不僅要手快,更要準確,一點也馬虎不得。”他介紹。“以前社區老同志為居民掃碼時會遇到很多問題解決不了,他們年輕人學習能力強,上手快,為社區核酸檢測幫了不少忙。”老官塘社區黨委第一書記賈成賓笑著介紹道。
負責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的“小管家”俞濤,跟著社區“師傅”上門慰問、探訪了二十位退役軍人。跟老軍人交流的經歷讓他感觸頗深,這也堅定了他做好社區工作的決心,“從大學生變成了社區‘小白’,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也堅信,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小管家”上崗以來,老官塘社區便組織“兩委”班子成員“一對一”定向幫帶,幫助他們更快地熟悉基層情況、工作職責等內容。未來,這些社區“小管家”也將在黨建引領、疫情防控、信訪維穩、安全生產、平安建設等各方面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文章來源:淝河鎮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