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有效解決問題,助力和美小區建設,包河區義城街道迎淮社區黨支部通過“三心”聚力,充分發揮回遷小區黨員多、鄉賢多、退休村干多的特點和優勢,以“兩長多員”隊伍建設為抓手,發動黨員群眾聚焦公共安全、公共衛生、公共環境、公共服務開展自治,并圍繞“八個到家”開展常態化服務,成為社區黨組織緊密聯系服務群眾和社區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用心選育“紅色”隊伍
自濱湖潤園小區回遷之初,社區黨支部就將黨員發動和志愿者招募納入常態化工作,通過黨群家訪、議事座談、活動開展、居民自薦等形式細致摸排熱心黨員和群眾,建立包括個人信息、興趣愛好、技能專長等在內的人員底冊,選聘有威望口碑好、熱衷公益事業、業余時間充足、身體條件好的居民擔任黨小組長、居民樓棟長、治安員、衛生員、等“兩長多員”,將相關信息在樓棟內公開、亮明身份,并定期開展賦能建設。目前,經過一年多時間,迎淮社區已選育“兩長多員”50多人。
為進一步推進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充實基層治理隊伍,為基層治理注入更多“紅色”力量,完善“小區黨建指導員+黨組織書記+紅色小管家”的小區治理團隊,迎淮社區在義城街道黨工委指導下,擇優選聘紅色小管家16人。他們中既有熟悉群眾情況的退休干部、也有土生土長的失地農民,還有嶄新面孔的社區新居民。自紅色小管家上崗以來,社區各角落都有他們的身影,充當垃圾分類勸導員、文明新風引導員、民生政策傳遞員、矛盾糾紛調解員。他們發揮自身優勢,參與解決家庭矛盾、鄰里矛盾、房屋維修等方面的問題近20起,成為聯系服務群眾和社區治理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精心設置崗位職責
為充分發揮“紅色力量”作用,社區堅持按需設崗、按人定責的原則,將威望高、群眾信任的人員引導做宣傳員;將時間充裕、善于“找茬”的人員引導做監督員;將心思細膩、有一技之長的人員引導做關愛員;將善于溝通、有基層工作經驗的人員引導做調解員;配齊社區小管家,為基層治理注入青春力量。此外,社區以組織化、項目化為抓手,以黨員、居民骨干為基礎,培育孵化迎鄰護家志愿隊、巾迎花志愿服務隊、紅大姐志愿隊、“針”心有愛便民服務隊等,常態化開展文明創建、便民服務、愛心護學、長者關愛、女性賦能等項目,受益居民近10000人次。
齊心共建和美家園
在義城街道“10·26”疫情處置期間,身處主戰場的迎淮社區聚合社區工作者、社區志愿者、轄區物業、社會資源等力量500多人,全力保障轄區4個小區、5700余戶,近1.4萬居民在臨時管控期內的各項服務需求,累計開展全員核酸篩查近13萬人次,配送生活物資近1.5萬箱,為100多位居民提供了全程閉環就醫和購藥服務,組織黨員先鋒隊入戶探訪孤寡空巢老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扶,為守護居民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構筑了堅實的屏障。疫情無情人有情,在疫情處置期間涌現出孫維平、沈文姐、吳國奇、李光純等一批優秀代表,使黨旗在防疫一線高高飄揚。此外,他們還活躍在小區治理中,為解決難題和群眾訴求協商議事、建言獻策,先后解決了小區建筑垃圾池優化、休閑廊架加裝遮陽雨篷、便民小道修建、貫通潤園南北區人行斑馬線、開通學生公交專線等事項,大家參與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熱情被不斷激發,有力推進了和美小區建設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