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9月以來,為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包公街道河濱社區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工作,通過選優、建強、用好“紅色小管家”隊伍,著力提升小區精細化治理水平,不斷增強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選好配齊隊伍,在“用”字上做文章
河濱社區黨委擇優招募6名對居民有感情、對社區治理有熱情、對工作有激情的轄區黨員擔任“紅色小管家”,進一步推動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取得實效。截至目前,“紅色小管家”已解決社區居民大小問題50余件,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小區”,讓社區居民的事情第一時間能得到及時解決。
紅管家王巧云是萬達中心名宅的業主,原是中鐵四局四公司的高級會計師。平時的她積極響應社區各項活動和工作。社區遴選“紅色小管家”時,她主動報名參加。“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末梢’,只有深入了解社區居民的需求,才能真心實意為民排憂解難。”王巧云說道。
進行崗前培訓,在“育”字上下功夫
為幫助“紅色小管家”縮短上崗“磨合期”,河濱社區對“紅色小管家”進行崗前培訓,圍繞解決群眾訴求、做好為民服務等多個方面對“紅色小管家”進行輔導。推行“紅色小管家+社區小管家”結對入戶模式,充分發揮“紅色小管家”豐富的工作閱歷優勢和社區“小管家”年輕活力優勢,合力做好小區治理等工作。
李志廣是萬達公館小區的業主,原工作單位在合肥市公安局特警支隊,退休后一直主動配合社區開展工作。在加入社區“紅管家”后他常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我們平時的工作都是瑣碎的小事,但是這些小事要是處理不好,也有可能引發大矛盾。”經過崗前培訓了解,他深刻認識到了基層工作的重要性與復雜性,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社區工作中來。
全面履職上崗,在“管”字上見真功
河濱社區部分小區存在矛盾糾紛多,住戶老年群體比例高,因此“紅色小管家”發揮社區治理“前哨”作用至關重要。“紅色小管家”持續利用日常走訪關心社區需要關愛的弱勢群體和高齡老人,為他們提供幫助;針對居民之間經常發生矛盾糾紛的狀況,“紅色小管家”積極聯系群眾,認真傾聽群眾的意見,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社區,為社區治理增添了紅色活力。
退役軍人沈雪峰也是萬達公館小區的業主,在退役后他選擇了創業。在紅管家的工作中,他充分發揮了軍人吃苦耐勞、勇于擔當的工作作風。“我家下水道堵了,可以上門處理下嗎?”“您別急,我馬上到……”萬達公館小區的一對八旬夫婦因家里下水道堵塞,焦急地向“紅管家”沈雪峰求助。接到電話后,他第一時間上門安撫老人情緒,并協調物業人員上門提供服務。
從陌生到熟悉、從冷漠到熱情,紅管家們通過和居民的零距離接觸、談心交流,深得居民的信任與認可。從治安巡邏到糾紛調解,從防溺水宣傳到文明創建,他們始終活躍在居民之間,收集匯總群眾的意見與建議,及時將社情民意反饋給社區,在黨群之間搭起了“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