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埠街道萬慈社區黨總支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通過“五紅聚力”推動和美小區、和諧社區建設,極大提升了群眾滿意度與幸福感。
一是夯實紅色根基。社區黨總支打造全覆蓋的“一米陽光”小區黨群服務站。聯合紅色物業,利用小區架空層,打造集協商議事、特色工作室、閱讀空間等六大功能為一體的“一米陽光”黨群服務站,實現了陣地前移、組織前移、宣傳前移、服務前移和治理前移,把黨組織引領下的居民自治推動到城市最前沿,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回應到“家門口”。
二是構建紅色網絡。社區黨總支著力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服務網絡。在縱向上不斷延伸組織觸角,成立4個片區黨支部和43個樓棟黨小組,健全完善三級黨組織體系,實現“組織進樓棟”。在橫向上不斷拓寬組織覆蓋,累計指導成立7家非公黨組織,結對共建2家單位,不斷擴大社區黨建聯盟。在疫情防控中各單位累計出動2000余人次參與一線值守、核酸檢測;在紓困幫扶中,送心愿送溫暖100余次。
三是培育紅色力量。社區黨總支挖掘了130余名居民骨干和黨員、首批聘任了14名紅色小管家積極發揮著社區治理“前哨”作用。積極開展非公黨建工作,鏈接社會資源,2022年共開設豐富多彩的公益課堂40余個,募集愛心物資5萬余元,走訪慰問轄區特服群眾家庭100余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300余場。充分發揮“兩代表一委員”作用,在社區設立人大代表工作站,開展市、區兩級人大代表為民服務活動,征集居民意見和建議,暢通訴求渠道。
四是激發紅色動能。社區黨總支搭建“陽光書記見面會”平臺。以實際行動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持續推深做實“陽光書記見面會”,廣泛征求梳理群眾訴求和建議70多條,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80余個。設立“一米陽光”特色工作室,法院退休老干部何國先常態化坐班“接診”,激發“居民自治”最大潛能,提供各類法律咨詢和鄰里調解服務300多次,實現訴求反映和矛盾化解“零”距離。
五是進行紅色議事。社區黨總支打造紅色協商議事廳,構建街道、社區、小區三級協商機制,在疫情防控中,圍繞“小區怎么守、巡查怎么巡、核酸怎么做”等問題,170名黨員和志愿者積極參與、共同協商,實現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平穩有序開展。在小區“一米陽光”黨群服務站成立綜合治理辦公室,下設黨支部書記為組長,吸引小區具備司法專業知識的熱心賢達加入,實現從“單兵作戰”到“團隊作戰”的跨越轉變。搭建多方參與協商平臺,做好“開門一件事”,成功處理轄區內一家運動館資金鏈斷裂停課糾紛,涉及的3類群體330余人群體事項分批分類全部處置到位,提前化解了信訪隱患。
在黨建引領社區治理中,萬年埠街道萬慈社區黨總支以“五紅聚力”新模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廣泛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有力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再上新臺階,譜寫了城市基層黨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