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著力破解制約基層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問題,常青街道進一步深化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開展“全域提升善治包河”行動,推深做實黨建引領小區(片區)治理,全面提升社區精細化治理服務水平。
聚焦組織建設,奠定黨建引領“主基調”。合理設置小區(片區),按照“一小區(片區)一黨組織”模式,應建盡建,新調整成立76個小區(片區)黨組織,實現小區(片區)黨組織全覆蓋。根據居民需求,打造小區(片區)“紅管家服務驛站”,因地制宜整合配套用房、樓棟空間、物業辦公場所等資源,進一步整合優化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功能,按照“5+X”功能布局,目前已建成街道黨群服務中心1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11個,小區黨群服務站11個,計劃年底前完成南庭芳小區黨群服務站建設,不斷織密織牢小區(片區)基層微網絡。
聚焦隊伍建設,打造小區治理“主力軍”。健全“1+1+2N+X”小區(片區)治理團隊,建立“小區(片區)黨建指導員+黨組織書記+紅色小管家”的小區治理團隊。全街配備45名由街道干部擔任的小區(片區)黨建指導員、29名大學生社區小管家、126名居民紅色小管家,充實小區(片區)治理力量。持續抓好樓棟黨小組長、單元長、調解員、監督員等組成的“多長多元”隊伍,引導在職黨員到小區(片區)報到開展活動、認領微心愿,根據黨員個人意愿和特長,建立基礎信息、服務時間、服務項目等信息庫,加強管理,常態聯系,開展“黨群家訪”“敲門行動”。小區(片區)黨支部主導,推出“黨群議事會”活動,由小區(片區)黨支部書記、物業負責人、業主委員會主任、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等多方力量,通過議事會收集群眾需求建議,對收集的需求建議進行公示并結合實際情況解決問題,增加居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為居民自治添磚加瓦。
聚焦群眾訴求,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全街小區(片區)開展“三亮”行動,亮組織、亮職責、亮身份,依托小區宣傳欄設立小區組織體系、小區黨組織、樓棟黨小組信息公示牌,目前全街已制作完成小區公示牌55個,樓棟公示牌661個。小區居民可通過掃描公示牌上小區微信群二維碼進群,目前已建立76個小區微信群,均實行黨支部書記負責制,聯合物業樓棟管家、紅色小管家等力量,做到群眾需求“全天候”反饋,小區事務“24小時”掌握。繼續開展“八個到家”服務,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聚焦“一老一幼”,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引導群眾走出家門、坐在一起、協商議事,由“陌鄰”變“睦鄰”,做到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道,實現服務“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