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新時代基層治理需求,新胡李黨支部切實發揮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重要作用,堅持將“黨建引領、鄰里守望,居民參與、家園共建”的理念融入基層治理中,聚焦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堵點,著力形成社區黨組織、黨員與群眾親如一家的睦鄰親和效應,充分激發群眾自治活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讓社區治理從“獨角戲”走向了“大合唱”。
(一)建好一套帳,實現“精準化”服務。充分發揮紅色小管家作用,開展上戶走訪工作,動態完善居民“一戶一檔”檔案,并在建檔中進一步了解每一個家庭、每一位居民對社區服務的需求、參與社區服務的意愿以及對社區建設的意見,力爭做到精準服務。同時,細化黨員骨干、居民骨干、志愿者、特殊人群名冊,織密“鄰里網”。目前,新胡李居民區已為轄區1500多戶,4000人完善信息檔案,成立了黨員先鋒、垃圾分類勸導、協商共治、文明養犬、鄰里關愛團等5支志愿者服務隊伍,將志愿服務與群眾需求無縫對接。
(二)畫好一個圈,實現“家門口”服務。一是常態開展“三亮一做”,在小區公示欄、樓棟大廳設置小區治理團隊信息,鼓勵廣大黨員“亮組織、亮身份、亮職責”,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二是建好“家門口”的黨群服務站,依托新胡李睦鄰生活館,每月公布活動計劃,做好居民日常活動保障,同時在利港小區利用物業空置用房,打造便民服務站點,派駐兩委成員坐班,做到“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小區、矛盾問題就地解決”;三是注重黨建帶群建,建立新胡李協商共治專委會、婦女微家、退役軍人事務站等,形成以黨組織為核心,各類組織共同參與的小區治理模式;四是結合10項“暖民心行動”,拓展為民服務事項,以黨組織對群眾“有求必應”實現群眾對黨組織“一呼百應”。
(三)用好一張網,實現“零距離”服務。一是打造小區“朋友圈”,實現小區樓棟微信群全覆蓋,結合紅色小管家、信息員、物業等力量,做到群眾需求“全天候反饋”,小區事務“24小時”掌握;二是持續開展“八個到家”服務,聚焦“一老一幼”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其中以新胡李鄰里關愛團、揚帆親子故事會為代表的服務項目,引導了一大批群眾走出家門、坐在一起,由“陌鄰”變“睦鄰”,推動實現了服務“零距離”。截止目前,新胡李鄰里關愛團,已服務500余人次,揚帆親自故事會已開展213期,輻射帶動400多個家庭;三是用好“小管家”隊伍,選擇有威望、有能力的小區黨員居民擔任紅色小管家,常態做好招募和培訓工作,全面開展進萬家門、訪萬家情、送萬家暖、解萬家事“四萬走訪”活動,動態掌握群眾需求,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同時,統籌用好大學生“小管家”隊伍,明確工作職責,做好傳幫帶,提高隊伍整體能力水平。今年以來,新胡李紅色小管家、社區小管家累計收集居民訴求120余件,解決問題110余件,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
(四)走好一條路,實現“全方位”服務。一是健全“1+1+2N+X”小區治理團隊,即“小區黨建指導員+黨組織書記+紅色小管家+各類力量”隊伍;二是聯動公安、綜管、市場所、消防、律師等力量擔任兼職網格員走進小區服務群眾,開展反電詐、垃圾分類、文明養犬、電梯安全檢查等活動,并定期召開大共治例會,解決群眾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今年以來,解決電梯、樓頂晾曬、環境衛生、油煙污染、不文明養犬、垃圾收集等各類問題30余件;三是推動“紅色物業”建設,規范企業服務行為,提升物業服務水平。目前,新胡李居民區轄區徽鹽、利港兩小區物業均成立黨支部,通過黨建聯建,常態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提升了服務轄區群眾的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