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合肥市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昌貴網格黨委不斷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向小區樓棟延伸,以“支部建在小區上”為切入點,加強黨對小區治理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小區黨員“紅色小管家”的作用,堅持做到“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小區、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務無盲區”。
黨建引領聚合力。昌貴網格黨委針對轄區常住人口多、居民構成比較復雜、居民作息時間的不同和生活方式的差異,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可能會引發矛盾糾紛等問題,在居民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充分發揮“紅色小管家”作用,進樓見面入戶走訪,傾聽居民意見與建議;以小區實際和居民需求為導向,制定處置問題,化解矛盾或糾紛的舉措;整合小區優勢資源,拓寬化解居民矛盾糾紛的協同合力。通過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強化小區治理,培育小區治理健壯的“微細胞”,不僅及時有效化解各種矛盾與糾紛,而且使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與戰斗力顯著增強。
居民自治有活力。昌貴網格黨委在居民區整合優勢資源,搭建百姓評理說事點“紅鄰益站”,為居民除“心病”解“心結”。劃分“網格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服務區域,讓紅色小管家和樓組長成為排查與上報鄰里矛盾糾紛的信息員,化解居民矛盾糾紛的“和事佬”。“紅鄰益站”成員既有居民區黨支部成員、社區民警、物業、居民代表、樓棟黨小組組長,又有“四員一律”成員。他們具有同居民相互熟悉,群眾威望高,專業知識強,講原則守信用,以及以情感人、依法處事、善做思想工作和樂于奉獻等優勢,能有效化解鄰里矛盾與糾紛。通過這種居民自治模式,織密了社區自治“組織網”,提升小區內群眾訴求、意見建議在“家門口”及時響應速度。
貼心服務費心力。昌貴網格黨委在居民區以矛盾溯源、多元調解、群眾參與為特色,緊密依靠群防群治的調解力量,用居民最放心的方式解決實際訴求。“百姓評理說事點”紅鄰益站成立以來,調處矛盾糾紛36起外。家住徽昌苑的郁女士來到昌貴居委會反映陽臺地面出現裂縫,存在安全隱患,在和物業溝通的過程中并不順暢,這個問題成了郁女士很大的心病。得知這個情況后,昌貴網格黨委利用“百姓評理說事點”紅鄰益站民情接待日協商議事平臺,借助“四員一律”政法力量,第一時間邀請社區律師、小區物業管理處負責人、社區協商專委會成員以及郁女士幾方共同到昌貴居委會開展協商,最終成功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