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包河區包公街道寧國新村社區黨工委,始終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打造符合社區治理的特色黨建品牌——“紅五角”。積極探索多元參與、協同聯動的社區議事協調機制,堅持以服務居民為落腳點,依托“一線為民工作法”平臺,不斷優化服務路徑,拓寬服務渠道,為基層治理“尋癥問結”“把脈開方”。
議事在民心。暢通黨群議事渠道,組建民意收集“信息網”。采取線上線下多渠道分頭走的方式收集社情民意。依托社區黨員微信群、小區樓棟微信群等線上平臺實時掌握小區居民動態情況,及時反饋;線下組織“紅色小管家”“紅色小管家”,充分發揮“老熟人+鐵腳板”優勢,每日巡查小區,做到居民情況“一本清賬”。收集來的問題做到現場處理一批,及時上報一批。截至目前,已收集矛盾調處、違建拆除、環境治理、設備維修等12個類型150余個問題,其中現場解決問題50余個,向上級部門及時反饋問題100余個,問題接辦率達100%。
和事你我他。整合黨群議事資源,打造社區治理“共同體”。探索建立以社區黨委為核心,居民群眾、黨員先鋒、相關單位等多元主體參與的社區治理架構。社區統籌整合轄區內各小區的閑置空地、樓棟架空層以及小區黨群服務驛站等小區公共場所,圍繞社區階段性重點工作和群眾日常反映強烈的問題,以“一線為民工作法”駐點工作為契機,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針對性邀請樓棟長、“兩代表一委員”、居民代表、物業、一線駐點組和其他相關部門等參加,為解決居民群眾煩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牽線搭橋”。近日結合十大暖民心工程和區域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提升,合肥市包河區包公街道寧國新村社區一處閑置空地通過環境整治提升變身便民停車場,既維護了轄區公共利益,也美化了居民的居住環境。
同心齊協力。探索黨群多元融入,凝聚紅色新鮮力量,為逐步構建起社區工作人才多層復合的梯次結構,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寧國新村社區黨委設置同心角,堅持黨建引領,以居民需求為導向,逐步將社區居民轉化為義工身份,擴大社區志愿隊伍,并通過社工組織義工開展專業培訓,提高義工的能力,發展基層民主。寧國新村社區黨委組織居民義工組建了治安巡邏隊,提高社區治理能力,為居民提供精細化個性化多樣化服務。
暖心無大事。加強黨群深入融合,深化優質紅色服務。利用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組織黨員志愿者開展服務“一老一小”志愿活動。以義診、義剪、文藝演出等志愿服務不斷提升老年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開展親子運動會、手工體驗課等創意活動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豐富青少年的周末時光。在母親節之際,寧國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寧國新村婦聯聯合開展“以花獻禮 感恩有您”母親節公益活動,用一盆代表愛和關懷的鮮花盆栽,表達我們對母親的愛與祝福。
康樂齊治理。健全“五位一體”治理體系,構建以黨建為龍頭,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綜合服務站等“五位一體”的統籌協調機制,加快形成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治理新格局。全面推行社區“大黨建”工作機制,實現區域內各領域黨組織互聯互動,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組織作用。建立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準入、教育培訓、薪酬待遇、管理考核、激勵保障、職業退出等制度,全面推進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合力推動物業(自治)管理和業委會組建、紅色物業和紅色業委會組建“雙覆蓋”。專門制定社區共建共治共享長效機制,堅持以黨建品牌“紅五角”為主線,開展社區文化活動、服務群眾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