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園黨委著眼新時代基層群眾的新需求、新期盼,念好“精”“優”“動”“靚”四字訣,扎實開展一系列社區治理實踐,不斷匯聚多元共治力量、破解基層治理難題,著力打造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新格局。
推動一網統管,讓治理“精”起來。一是注入“信息”要素,依托“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一體化信息平臺”建立居民電子信息檔案,讓各部門之間數據共享、信息互聯;二是注入“層次”要素,分級分類流轉任務。通過“大共治”平臺根據群眾反映的事件屬性進行歸納分類,網格員根據事件層級逐級上報。目前已收到群眾反映政策咨詢、志愿服務、物業服務、矛盾糾紛等6類378件,案件辦結率達100%。
多方參與治理,讓服務“優”起來。通過面對面“開放空間討論會”的形式,為居民搭建了民主參與活動的平臺,實行“公眾參與治理”工作模式,充分發揮“居民議事廳”作用,通過搜集居民反映的急、難、熱點問題,提交議事廳討論,引導居民參與討論社區事務。由黨委牽頭組織居民代表、黨員骨干、物業、律師、派出所等多方共同參與區協商會議共商解決問題。有效提高了社區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決策、自我服務的民主自治意識和能力。建立各項工作機制,定期組織召開居民會議,履行監督職責,做到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評,真正問需于民。
開展志愿服務,讓居民“動”起來。康園小區有政策宣講、鄰里關愛、矛盾調處、志愿巡邏等社區社會組織11個,注冊志愿者2000余人。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常態化開展“志愿10號”“康園好鄉風”“一個人的劇場”等志愿服務,將有溫度的志愿服務送到居民身邊。通過“黨建+志愿服務”模式,讓更多居民參與其中,激發基層治理“紅色動能”,形成良性互助新局面。
完善小區綠化,讓環境“靚”起來。為解決小區綠化缺乏系統管養,裸露地塊較多等問題,康園黨委通過民意征集打造“睦鄰花園”,在黨組織的帶領下,轄區單位、居民紛紛加入進來,對小區10處空地認領改造,盆景式綠地和片植式綠地各有特色。通過“睦鄰花園”以點帶面,帶動更多居民參與到社區治理和服務中來,讓他們從“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擔當起社區治理的主角,激發社區治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