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水坊文化產業園堅持“黨建鑄魂、文化塑神、服務為本、群眾是根”的原則,旗幟鮮明地將職工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企業發展全過程,有效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內部凝聚力和社會影響力。近四年,園區先后獲得全國“小個專”黨建工作創新示范點、“全國退役軍人就業合作企業光榮榜”等十余項全國、省、市級榮譽,園區黨總支書記金棕先后榮獲“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個人”等榮譽。
強化思想引領,增強員工政治認同。
深化理論武裝。園區黨總支堅持每周利用半天時間開展黨日活動,先后開設了“書記課堂”“書記論壇”“書記幫帶”等課程、“書記每周說”微視頻欄目。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出“喜迎二十大,每周一講”系列微視頻24期。掛牌成立包河區首個非公企業“金棕書記工作室”,組建由安徽省社科院馬研所專家、安徽大學博士生導師、省市黨建工作指導員、園區非公黨組織書記等組成的理論宣講團隊,先后深入園區、社區、學校等地,宣講黨的創新理論。2019年以來,先后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各類培訓班講黨史上黨課累計220余場(次),受眾群體49000余人。
加強形勢教育。始終圍繞園區改革發展重點任務謀劃部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通過開展全面覆蓋的形勢任務教育,引導員工自覺融入企業發展。成立“企業家大講堂”,引導企業家走上講臺,分享經營發展成功經驗,為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定期開展黨性教育、政策解讀和法治警示講座,引導企業鑄魂育人、守法經營。
豐富文化活動。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企業文化,把“方向大于方法、動力大于能力、做人大于做事”懸掛在醒目位置,進一步打造底蘊厚重的傳統文化、充滿活力的企業文化、貼近群眾的職工文化。率先在園區設立“閱讀空間”,為員工送去精神食糧。打造黨史、傳統文化、企業文化一體融合的文化陣地,每年舉辦“筆墨飄香、國粹傳承”青少年書畫大賽、“新春聯誼會”、傳統節日主題活動等各類文化活動近30場,弘揚民俗文化,豐富職工生活,增強企業凝聚力。
建強組織陣地,激勵員工擔當作為。
健全組織體系。建立健全黨組織體系,針對入駐的54家非公企業,先后設立1個黨總支、17個黨支部、20個黨小組,向各企業派駐17名“黨建輔導員”,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建設體系,實現了黨建全覆蓋。建立完善工會體系,先后成立1個工作聯合會、16個獨立工會、32個工會小組,注冊會員2000余名,實現工會在非公企業的“二次覆蓋”。
建強各類陣地。園區創新打造“一廊”(黨建文化長廊)、“二堂”(社區大食堂、企業家大講堂)、“三墻”(黨建墻、文化墻、榮譽墻)、“四室”(金棕書記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室、藍領科技創新工作室、職工心理咨詢室)、“五中心”(黨員遠程教育中心、黨員活動中心、職工活動中心、糾紛調解中心、教育培訓中心)等各類陣地,為員工搭建理論學習、信息交流、活動開展的各類平臺,讓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走到員工身邊,融入生活方方面面。
提升員工能力。以創建“工人先鋒號”、新經濟技術創新、崗位練兵、勞動競賽等活動為抓手,培育選樹創新能手、勞動模范、企業標兵等,園區4名同志獲得省、市、區“五一勞動獎章”。成立“藍領科技創新工作室”,獲得20多項發明創造專利,成為首批科創板掛牌單位,被包河區總工會授予“金輝人才創新工作室”。引導園區人員比學趕超、向上向善,積極向黨組織靠攏,5年來,先后有80余名員工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9名同志光榮加入黨組織。園區先后被安徽省總工會選為“職工書屋示范點”、被合肥市總工會授予“模范職工之家”。
堅持服務為本,帶動員工回饋社會。
解決員工難題。開設職工心理咨詢室,聘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定期開展心理講座、篩查、研討等活動,主動為職工群眾解決工作、生活、家庭和情感方面的問題。建立職工驛站,創新開展“微心愿”活動,叫響了“你的微心愿,我幫忙實現”的口號,使員工150多個疑難問題得到解決。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定期開辦“法律知識大講堂”,員工依法維權、企業防范法律風險能力明顯提高。掛牌成立全省首家“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及時發現、依法調解、妥善處理和疏導矛盾糾紛200多起。
承擔社會責任。園區秉承企業發展不忘承擔社會責任,切實做到“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群眾解愁”,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利用原手表廠廢棄的子弟學校,創建了“金玫瑰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與仁愛中醫院合作,開辦中醫門診,方便老人就醫看病;投資135萬元在桐城路創辦“社區大食堂”和10個助餐點,解決老人們就餐難題;打造“工會幸福驛站”,為戶外勞動者歇腳提供服務;投資280萬元建立“金水坊退役軍人口腔診療服務中心”,為轄區群眾和退役軍人提供優惠服務。積極參與“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定期組織職工群眾到六安市裕安區韓擺渡鎮王橋村扶貧點開展志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