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提升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效能,振杰網格黨委堅持問題導向,深化實踐探索,將黨群“連心橋”與“基層治理”緊密融合,探索打造“樓棟‘曉’課堂”賦能平臺,踏準“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憂”的鼓點,為小區治理人才隊伍建設不斷輸送“營養”和“動力”,最大程度的將小區里的“服務對象”轉變為“治理力量”,從“觀望者”變為“參與者”,激發內生活力,增加社區韌性。
一是“精準式”摸實情。振杰網格黨委堅持黨建引領“一張網”,壓實小區支部責任,深化社區黨群“連心橋”工程,組織工作人員、紅色小管家、黨員志愿者落實包保責任制,開展常態化走訪“敲門問需”服務,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收集群眾各類需求、意見和建議,形成“需求清單”,通過“持續串門+深入動員”的方式,將樓棟中的能人、達人挖掘出來、凝聚起來,切實做到“進群眾門、知群眾情、解群眾憂、暖群眾心和群眾親”,讓黨員先鋒作用發揮在小區,群眾服務需求解決在小區。已吸納一批熱心黨員群眾走出家門、走進組織,積極參與到小區治理和志愿服務中來,今年以來開展志愿服務活動53場次,征求廣大群眾意見建議17類32條,服務居民5000余人次。
二是“深耕式”聚能人。深化實踐探索,搭建“樓棟‘曉’課堂”平臺,充分向內挖掘人才資源,注重內生力量培養,把紅色小管家、黨員志愿者、樓棟黨小組長、樓組骨干、志愿者骨干在具體實踐中的經驗進行總結提煉,并在平臺上進行交流,針對社區治理過程中需要破解的難題,做到“以身說理”“以事說理”“共同成長”的目的。如針對高空拋物問題如何破解,邀請典范樓棟“樓老師”志愿者做經驗分享,激發起其他有此問題樓棟黨小組長的興趣,通過組建“樓棟幫幫團”,一對一幫扶有需要的樓棟,凝聚力量,推進問題解決,目前振徽苑小區已有6棟樓通過樓棟居民共同參與安裝高空拋物攝像頭,12個單元約超1000戶居民受益。靈活多變的育才形式,進一步促進黨群交流,帶動和引領更多樓棟居民、黨員志愿者參與到樓棟和小區治理中來,不斷夯實人才基礎。
三是“靶向式”解難題。將黨群“連心橋”作為為民辦實事的“敲門磚”,點對點了解居民需求,面對面紓解群眾困難,做好精準服務,制定形成“問題收集、問題反映、問題解決、問題反饋”的閉環管理機制,系統構建振杰“紅管家議事會”三級協商體系,針對能及時、隨時解決的問題采用簡易程序立即解決;對于較復雜的問題,需統籌解決的,積極聯動相關部門共同解決,確保解決問題的實效性。如居民反映樓上漏水、噪音,飛線充電、高空拋物等問題,結合具體問題制定解決方案,成功解決小區環境整治、設施改造,化解鄰里矛盾糾紛等大大小小事件110余起,通過精準對接,做到“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小區”,讓群眾的“呼聲”變“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