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湖世紀社區昌貴網格黨委聚焦“和美小區”這一最大公約數,以“參與式治理”開路,把群眾的主體力量激發出來、凝聚起來,推動“被動式管理”向“參與式治理”轉變。
強化黨建引領,擦亮“最鮮明的底色”。始終把黨建引領作為貫穿參與式治理的一條主線,通過強化“三個引領”,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強化方向引領,突出民意導向。定期召開黨員代表會議、居民代表會議,在充分溝通、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實施“物業+社工”小區治理合伙人計劃。每季度線上線下征集小區治理提案,確保群眾對小區規劃、重點項目、實事工程等要事大事有發言權更有決策權。強化組織引領,拓展參與渠道。搭建黨建引領下的“網格黨組織—居民區(街區)—樓組(商戶自治小組)”三級治理平臺,健全樓組議事會、“三會”等機制,讓參與“觸手可及”。發揮居民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構建居委會、專委會、物業“三駕馬車”同向發力的工作格局。強化機制引領,完善共治共享格局。打通圍墻內外、融合街區與小區,通過有鄰街區建設,組建街區治理“街治會”,完善議事協商機制,激發商戶的主人翁意識,實現街區治理、物業治理、樓組治理協同發力,打造煙火氣和秩序感并重的美麗安全街區。
強化群策群力,打造“最靚麗的風景”。緊盯民生“痛點”、疏通參與“堵點”,讓群眾在全鏈條參與家園“蝶變”中增強效能感、獲得感,把藍圖愿景轉化為可觀可感的生活實景?;貞诵年P切,把“要我做”變成“我要做”。聚焦小區微更新,以參與式治理,把環境美化、功能提升、空間營造等群眾最關切的議題,轉化為得民心、接地氣的自治項目。構建“議題產生—民主協商—方案形成—項目實施—居民評價”的治理閉環,集民智、得民心、聚民力,在項目落地過程中增強效能感。打通資源梗阻,讓“想干事”都“能成事”。建立“大中型實事項目—小型項目—迷你項目”分層運作機制。發揮社區“自治金”的撬動作用,激發利益主體的參與積極性,讓更多“微治理”項目落地。推進街居共治,把“利益相關方”變成“治理合伙人”。放大區街居聯動、政社企聯通的治理勢能,合力破解“家門口”“店門口”治理難題。
強化內培外引,夯實“最深厚的根基”。堅持內部挖潛與外部引進相結合、專業團隊牽引與群眾力量發動相結合,把更多服務對象轉變為治理力量,形成“人人參與小區建設”的生動局面。黨員干部做表率,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以“在職黨員通通在”品牌為抓手,開展“第二梯隊”治理活動,在在職黨員的動員、感召和輻射下,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匯聚起來,唱響小區治理“協奏曲”。骨干達人做牽引,挖掘吸納治理達人、小區能人,引導其成為樓組協商、小區帶頭人,使基層治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在規則治理上下功夫,通過規則指引、能力驅動,把參與式治理理念嵌入社區治理各領域、全方位,以民主實效提升治理效能。編制議事規則,聚焦公共空間與環境、互助服務、組織與社區活力、組織協商、治理難點等五類共性關切、十大高頻應用場景,分別附上工作流程圖、操作說明以及圖表文書參考模板,讓引導參與更加有序有效??偨Y提煉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身邊案例,豐富實踐“工具箱”和“案例庫”,營造“人民事、人民議”的濃厚氛圍。(撰稿:馬輝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