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包河區大圩鎮按照“以農促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聯動思路,依托鄉村自然稟賦和人文風光,整合資源,聚合項目,以點串線,以線帶面,寫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努力繪就強農興村“新畫卷”。
扮靚“徽風皖韻淝河美”的文旅“新圖景”,讓綠色發展有“底色”更有“成色”。通過實施南淝河右岸復合人工濕地工程,不斷推進鎮村聯合環境整治,完善配套設施,將以前的荒地和水塘改造成為了集自然景觀、運動健身、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綠色生態空間,并進一步謀劃與相關企業合作,盤活濕地外圍閑置資源,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旅游接待等場所。如今的南淝河右岸濕地已晉升為小有名氣的“網紅打卡地”,每到周末,不少市民便會前來賞花、露營、騎行,從而帶動文旅發展,真正做到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讓美麗大圩如詩如畫、宜居宜游,成為“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人間天堂。
打造“百花齊放春滿園”的文旅“新業態”,讓鄉村振興有“顏值”更有“產值”。按照因地制宜、規模發展、各美其美的工作思路,著力用“美麗顏值”打造文旅“爆款”項目,實現“文化、顏值、產值”的齊頭并進,同步發展。開發磨灘旅游度假區“圩美宿集”項目,將閑置農房升級改造為高端民宿,既保留了田園風光,沿襲了江淮建筑風格,又展現了圩文化特有的風貌,截止目前累計接待游客1.4萬人次,實現營收超400萬元,有效帶動了當地百姓增收致富。沈福村深化“第一福村”文化內核,導入文化旅游、文化產業等業態,致力打造成為一個集“福”文化、直播電商、網紅經濟為一體的文化創意特色小鎮,在新一輪鄉村振興浪潮下脫穎而出。
擦亮“一雞引吭百雞鳴”的文旅“新名片”,讓特色資源有“收益”更有“效益”。為解決群眾關于葡萄種植、銷售的難題,發揮特色產業優勢,積極為種植戶引進妮娜皇后、浪漫紅寶石、極香等葡萄新品種,并開始小范圍推廣,引導黨員和種植大戶實行葡萄標準化生產,控制畝產量、每穗重、果粒重,精準用藥施肥,并于2023年建成了精品葡萄栽培示范推廣基地,獲得10萬元項目基金。依托電商平臺,整合農村電商優勢資源,搭建安徽大圩流量創造中心,常態化開展農產品電商直播。實施“百名村播”打造計劃,邀請相關專家召開技術培訓班,組織種植戶學習電商知識,大大提升葡萄種植及銷售水平,擦亮了“葡萄發源地”品牌。截止目前,共培訓農民學員128人,組建出了一支“懂大圩、愛大圩”的本土草根直播團隊,每年農產品網上銷售額占比超過50%。(撰稿:谷晨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