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融蔭網格黨支部大力推進紅色領航和美小區建設,聚焦居民訴求,落實黨員責任,充分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形成社會治理 “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家門口”做起,讓組織進樓、服務進家。
“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抓起,不斷訪千樓、進萬家、解民憂、聚民意,通過把樓棟自治與小區自治結合起來,真正實現組織進樓、服務進家,讓樓棟居民聚起來,讓黨群關系零距離。”近日在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融蔭網格,談到社區治理,黨支部書記權輕舟娓娓道來。
作為濱湖世紀社區八個網格之一,融蔭網格小區人口眾多、商業業態富集,文教資源集中,不過在社區治理上,融蔭網格面臨著其他網格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志愿服務者流失嚴重。“培養一個成熟的社區志愿服務者要一兩年,但流失一名卻只要半天時間。”
工作還得繼續開展,可人的問題怎么解決?“沒人就內部挖潛,關鍵時刻我們共產黨員就得頂上!”融蔭網格黨支部堅持不斷邀請在地黨員、居民骨干參與社區治理,以樓層為主要陣地,開展“包層聯戶”活動。黨員要在自己所在的樓層,向其他三戶“亮身份”,了解其他三戶的情況、協助解決居民實際困難、倡導本樓層文明行為、結合樓層實際開展活動、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發動轄區黨員群眾積極參與支部活動,從黨員家門口做起,讓黨員從點滴做起,引領黨員發揮先鋒作用。
五大“先鋒力”,讓組織力量深入每一戶。
“咱們融蔭網格黨支部在冊黨員 48 人,其中年輕黨員占到大多數。黨員年輕化說明什么?學習能力更強,成長空間更大!”"在權輕舟看來,把優勢化為強勢,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創新打造先鋒指數開展先鋒力工程,才能讓黨員的先鋒力看的見、摸得著。
“黨員有其固有優勢,黨性強、經考驗、覺悟高等,所以我們最先拉伸黨員在聯系群眾的面上寬度,即打造了‘聯戶先鋒’,就是在每個樓層設置一名黨小組長。” 權輕舟介紹說,“聯戶先鋒”的基礎任務是每月至少入戶(樓層)聯系一次,每季度幫助樓層居民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如果可以每季度至少組織該樓層開一次見面會或其他活動,集中宣傳黨和政府的就業、民生、計生等政策,真正體現了黨組織的“毛細血管”深入到每一樓棟。
考慮到黨員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與神俱來的高度,融蔭網格黨支部利用 “三會一課”這個最基礎的平臺,設置“理論先鋒”崗位,讓每個黨員既當老師,又當學生。開展“我的入黨時刻”“凈化我的朋友圈”“紅色閱讀馬拉松”等主題活動讓年輕黨員主動了解黨的理念是怎么形成的、理解其內涵,更進一步讓黨員從思想境界上提升自己。
除了以上的“聯戶先鋒”“協商先鋒”,融蔭網格黨支部又針對黨員呈現的特點,設置“志愿先鋒”“理論先鋒”和“履職先鋒”共五大先鋒崗位,讓黨員因愛好履職、家門口履職,從而激發黨員紅色活力,增強支部核心力量。
黨群共協商,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社區作為城市管理的最小的肌體細胞更應該具備全局思考的能力,基層黨支部這根“繡花針”既要穿起各口子“千條萬線” ,更要穿起“千家萬戶”,才能繡出這城市基層治理的美麗“藍圖”。
“黨員在各個方面發揮作用,今后尤其是在基層社區帶領居民自治組織的建設,在樓棟里、志愿組織里、興趣小組里和商戶組織里都要以黨員作為帶頭成立黨小組做到黨組織全覆蓋。” 對于未來,權輕舟認為,在小區內外的大事上,將要繼續發揮黨員和居民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實踐完善融蔭網格的民事、民議、民決的協商議事工作法,建立樓棟問題處置機制。通過黨組織領導下的協商機制,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