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社區佳源北居民區成立以來,處理的居民投訴,百分之九十以上為居民對物業的投訴。居民和物業缺乏溝通和交流,雙方站在對立面,導致了許多問題久拖不決。佳源北黨總支通過積極探索“小區精細化管理”模式,提高居民參與小區自治共治積極性,讓居民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以黨建為引領,資源匯聚在“家門口”
以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雙提升”為首要目標,努力營造一個群眾居住放心、文化活動歡心、服務方便暖心的和美家園。一是建立共建共享平臺。探索建立小區聯席會議制度,以黨總支為核心,統籌轄區單位、各專委會、物業公司等資源,制定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推進各單位主動融入小區工作,領辦服務項目,實現“黨建工作聯做、精神文明聯創、服務難題聯解、生活環境聯建”。二是推動黨員志愿服務下沉,按照“網格連心、組團服務”,進一步深化三在黨員志愿服務進社區,以“就近就親就便”為原則將黨員編組,并邀請一批小區內優秀居民小組長、黨員骨干、居民代表、企業代表等作為協商共治委員會成員,組織開展樓棟見面會、政策法規宣傳、平安建設巡訪、垃圾分類宣傳等活動,切實增強黨組織的服務資源和力量。三是引導社會組織服務入駐。為滿足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由黨組織牽頭,以公益創投、“五微”項目開展、購買服務等方式有序引入志愿性、公益性、服務性社會組織進入小區開展個性化、專業化服務,以項目化形式促進社會組織融入小區、服務小區。
聚焦居民急難愁盼,問題解決在“家門口”
結合小區內居民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將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推動基層治理的關鍵之舉,加強組織領導,科學系統謀劃,推動各項工作與社區黨委的安排、部署同頻共振。搭建四方議事會,推動民主協商。基于小區電動車亂停放、鄰里糾紛、樓道堆物、電信詐騙、園區道路維修等急難愁盼問題,佳源北黨總支協同居民代表、物業公司、房產公司定期召開見面會,發動熱心公益、具備經驗的黨員群眾骨干主動擔當,會同社區城市管理部、平安建設部、市場所等職能部門,搭建多方議事平臺,形成“黨總支牽頭協調、職能部門共同參與、居民議事自治管理”的三級治理機制,每月固定議事一次,遇到重難緊急要事即時召開,進行“一事一議”,做到小事不出小區。通過議事會平臺,協商、聯動園區道路維修工程、地下車庫環氧地坪維修工程、人防車位改造工程、小區周邊增設潮汐車位,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疫苗接種高峰期,發動居民共同參與疫苗接種點志愿服務,保障了疫苗接種點的秩序及接種工作的平穩推進;組建老兵抗疫突擊隊,參與全員核酸檢測秩序維護、門崗值守、商鋪巡查等工作。
變“反應式管理”到“參與式治理”,作用發揮在“家門口”
針對小區內突出的亂堆物、亂種植、遛狗不牽繩、電動車亂停放、高空拋物等問題,一方面,組織黨員群眾志愿者隊伍,開展勸導,約束少數居民不文明行為。同時,積極對接轄區幼兒園,開展“小手拉大手 清潔家園”、垃圾分類宣傳、積分兌換等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寒暑假期間,為有意愿的初高中學生及大學生提供假期社會實踐崗位,全程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以此贏得居民對居民區相關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與支持。針對前期新聞媒體通報的其他縣區公廁管理混亂的問題,佳源北居民區積極與城市管理部對接,發動骨干居民,一同拿出公廁管理的服務標準,同時每月組織居民采用“四不兩直”的方式,對公廁是衛生狀況進行測評,現場發放測評表,測評結果轉交城市管理部,以此督促公廁管理員履職盡責。同時,積極推行微信小程序,并將其中合理投訴部分,作為季度物業考核打分的重要依據,加快投訴響應機制,讓居民更有參與感。